并不是所有存款不翼而飞银行都要担责拳
文章来源:丹阳文学网 | 2020-04-24
核心提示:银行给支付消费带来便捷,同时也带来资金风险。万先生银行卡内的20万元被他人通过银行关联操作盗刷,报警后万先生把银行告上法院。
本报温州5月1 日电 ( 孟焕良 通讯员鹿轩)银行给支付消费带来便捷,同时也带来资金风险。万先生银行卡内的20万元被他人通过银行关联操作盗刷,报警后万先生把银行告上法院。今天,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银行不用担责,驳回了万先生的诉讼请求。
万先生在温州市瓯海区郭溪街道某工厂里工作,由于贷款需要,经他人介绍认识了一个自称在温州某银行上班的 客户经理 。
2014年1月12日,万先生在该银行分别办理了两张借记卡。其中A借记卡办理了短信服务,万先生预留了自己的号码,但没有开通上银行、银行功能;B借记卡办理了短信服务、U盾介质、上个人银行业务、银行功能。但根据 客户经理 要求,万先生在B借记卡申请表上将 客户经理 的号码作为自己的号码予以预留。同年1月18日傍晚5点12分左右,正在厂里上班的万先生收到一条提示短信,短信内容显示自己存在A借记卡内的20万元通过银行转入B借记卡内进而被转入他人账户。 两张卡都在自己身上,自己也没有操作银行,这钱肯定是被人盗刷了! 万先生立即到派出所报案。
根据银行交易系统显示,1月18日,B借记卡预留的号码通过银行将B借记卡设为主签约卡,并将没有开通银行功能的A借记卡加挂到银行,开通了银行转账权限,并通过U盾确认自行设置的转账权限等信息。此后,A借记卡内的20万元就被转到了B借记卡内。由于B借记卡开通了银行转账功能,这笔钱分四次,每次以5万元的金额,通过银行转账到了一个账户名叫 刘晶 的另外一家银行的银行卡内。
万先生认为自己把钱存在银行,和银行之间建立了储蓄合同关系,银行应当保障其银行账户内的存款安全。没有开通银行功能的卡,里面的钱却被他人通过银行转入其他银行的卡内,是银行存款安全保护技术和银行应用技术存在漏洞。去年7月2日,万先生将银行起诉到鹿城区人民法院,要求银行赔偿20万元存款及利息。
银行方面辩称,电子银行业务往来都需要通过账户和密码相对应来操作,密码具有唯一性和秘密性,只有持卡人本人知晓。万先生自己把陌生人的号码设置为签约号码,并把银行卡信息和密码告诉了他人,本身存在重大错误。
经法院审理查明,银行已经在其站上对银行进行了功能介绍,提示可以通过银行账户管理将个人名下借记卡或信用卡加挂到银行,加挂成功便可正常使用。银行已通过各种渠道提示客户避免诈骗。
法院认为,万先生要求银行承担赔偿,但是其提供的证据不能证明银行在实行储蓄存款合同时存在违约行动,也不能证明银行直接划转了其银行卡内的款项。相反,银行提供的证据能够证明万先生在办理银行卡时预留了他人的号码,而且还向上述号码的持有人泄露了银行卡密码。银行根据操作人的指令、密码及验证码完成银行转账流程并没有过错。据此,法院驳回了万先生的诉讼要求。
据悉,万先生认识的银行 客户经理 并不是该银行的工作人员,公安机关正在侦察该案件,20万元还没有被追回。
法官提示,储户在银行的存款不翼而飞,银行并不是都要担责,要视具体情况。现在银行支付非常普遍,储户可以通过号码接收短信获得交易验证码登录银行进行交易。法官提醒市民切勿通过所谓 银行内部工作人员 办理贷款并在办理银行卡时预留对方号码,也不要将个人信息泄露给他人。
(来源:)
静脉炎治疗方法哪里治心绞痛最好
乳腺增生会变成乳腺癌吗
上一篇:漫无止境brbr拼音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