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悖论的常态随笔

文章来源:丹阳文学网  |  2019-10-01

经意之间,我们时常为悖论所覆盖,而浑然不觉。

央视上又放了一个揭露骗局的案例,说某某培训中心可以让孩子快速阅读、快速记忆。一本厚书,只有草草地翻一遍就能记住内容梗概;一张扑克牌用手摸一下就知道花色和数字;一串数字看一眼就能记住……,有此神奇,自然收费不菲,五十天的时间,收费四万九,说白了,就是一天一千块钱。

这个原来不过是一个茶余饭后的笑话而已,应该没有多少人相信的,然而我错了。随着节目的深入,在那个培训现场,居然有很多家长,还有很多孩子。不排除里面可能有托儿,但是,当然也不能排除更多的人是学员或者正在走向学员,这种神奇的培训是有市场的,而且获利巨大。

两个感触:一是中国人可真有钱啊!第二是,为什么就有那么多的人相信?

中国人是不是有钱反正与我没关系,因为我以及我身边的人不见得有钱,别说这种培训假的,即便是真的,这样的培训我是玩不起的。可是在我们的主流媒体上我们总是能看到蓬勃的财富,诸如“双十一、双十二”的络抢购,奢侈品的过渡消费,苹果的翻新,豪华婚车的铺陈都无不显示着我们的富裕之极。世界杯期间,央视一套播一老太太拍着胸脯说:“只要是中国能进世界杯,咱把整个体育场给包了,咱有钱!”看来咱是真有钱,至于我看到的大概只能是少数,老少边穷地区也是少数,房奴车奴是少数,贫困学生也还是少数。只能这样理解。

请没有来的人举手,那么来的不都是赞成了吗?

列维斯特劳斯的《忧郁的热带》里好像有个段子,就是印度人的种姓划分大体上可以这样理解,印度那么多人其实也不多,因为像首陀罗那样的贱命,大体上可以不算在内的,那么剩下的不就都是上等人了吗?还能有多少呢?我们也可以把没钱的人全部从分母里扣除,那么我们的富裕率不就是很高吗?

过度地渲染我们的富裕是一种悖论,而培训上的欺骗则更是悖论。

那种培训是悖论几乎连解释都不需要。读书学习总是需要花点功夫的,从阅读到理解到记忆总得有个过程。我们不排除有非常之少的人智力因素确实特别好,记得比一般人要快点乃至快许多,但那是极少数,且都是发生在古人身上(反正厉害的都是古人),而且那些人也是在极端广泛的阅读基础上,触类旁通后所逐渐形成的能力。比如陈寅恪、比如钱钟书、比如季羡林等等,均被冠以“大师”,其实他们的早慧更多的因素是来源于厚重的家学传承,来源于早年的启蒙,绝不是找到了一个什么窍门,走了个什么捷径之类,他们自己也不承认自己当真就比其他人更高贵,天才的称谓都是后加的。

哪里有什么天才,我是把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的,这是鲁迅说的。牛顿、爱因斯坦都说过类似的话,看来我们家长的眼光绝不仅仅停在这帮人身上,他们看得更高、瞄得更远,总是觉着自己的孩子不是天才至少也得是个神童,以后注定飞黄腾达留名青史的。骗钱的人都懂心理学,抓住了家长们的心理,他们也有固定的套路,再者吹牛皮不偿命,于是竭尽忽悠之能事。先证明一下吧,找几个小孩现场一验证——肯定没问题啊,再来个理论上定性,说每个人都有个小宇宙,主要咱没开发,现在利用率只有百分之零点几,这种培训可以将剩下的百分之九十几全部开发出来。都知道咱们房地产开发挺厉害的,没想到还有一帮人已经会开发宇宙了。于是家长和观众完全相信了,掏钱也就在所不惜了。事后一查证那几个小孩的身份和他们所说的完全对不上,小孩是假的,现场的演练是假的,里面的半数的观众是假的,我们眼睛看到的所有都是假的,骗钱才是真的。

现在的年轻父母文化素质还有社会阅历不见得有多差,为什么会轻易相信呢?估计还是逃不过这样几个因素。一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总想找一剂灵丹妙药一下子让孩子脱胎换骨,这都省多少事呢?其次是对金钱的高度认同感,几十年的经济发展的确改观不少,也让我们的内心膨胀了许多,似乎只要有钱就可以包打天下了。世界杯上的老太太有这个意思,而我们的家长也有这个意思,孩子学习不行,没事!小时候给他上辅导班、请家教,一对一辅导,愈演愈烈,费用也越来越高,终于轮到宇宙的开发了。

丈母娘看女婿身高不够,女婿弄个一百万往脚底上一放,身高问题就解决了。找人办个事,别人支支吾吾,咱就用钱砸,一捆一捆地砸,事情也就办成了。《炸裂志》当中孔明亮从一个偷火车货物的,最终能倒腾成国际大都市的市长也是金钱(那事还有美女)的力量。金钱几乎万能,那么没有理由不能把自己的孩子变成神通的。

不止是猪油能蒙心,金钱更能让人丧失对于常识的判断。活在喧嚣下的人们,我们离我们的初心越来越远。

因为渴望孩子成材,所以宁可相信过目不忘;因为渴望长生,所以相信各种补药。曾经的悟本堂,一时多少信徒!好端端的生病,居然可以通过几棵生茄子就可以治愈。还有各种气功大师,玄学泰斗纷纷粉墨登场,明知道没有多少可信,却依然信徒众多。

苍蝇不盯无缝的蛋,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不再固若金汤。

对常识的丧失是可怕的,更可怕的是自己并不知觉。

昨日一友发帖,大大指责某地教师集体上访。我是不赞成教师这样举动的,但是既然发生就得解决,拖不是方法。然而,一批人开始炮轰,云教师失德,为什么不通过合法的渠道去解决,有问题正当渠道反映干嘛要罢课?再者,你要是罢课的话,总得让学生先转学再罢课不是?

话说的似乎很有道理,不过你要搞清楚,如果通过正常渠道反映就能解决的话,他们还能罢课吗?是他们傻呢还是你傻?其次,先把孩子转走再罢课听起来很对,那么请问,所有的离婚案件是不是都得等子女成人之后呢?退一万句讲,上帝让你回家,是不是先让你把世上所有的事情处理好再行再见呢?

共 2220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文章对社会常有的悖论现象,做出了鲜明的见解和例举。首先作者以央视播放的一个揭露骗局的案例为线索,展开了一系列的相互矛盾的悖论现象。一个骗局引发了作者的两个感触:一是中国人可真有钱啊!第二是,为什么就有那么多的人相信?阐述了过度地渲染我们的富裕是一种悖论,而培训上的欺骗则更是悖论。悖论的出现往往是因为人们对某些概念的理解认识,不够深刻正确所致,它们一般在逻辑上的推导相互矛盾,但又能自圆其说,所以吸引更多的人来相信。当今社会虽然文化素质有所提高,但是每个人都会对现有的常态,做出更高的期望,期望自己的孩子成材,所以宁可相信过目不忘;因为渴望长生,所以相信各种补药;曾经的悟本堂,一时多少信徒!好端端的生病,居然可以通过几棵生茄子就可以治愈;还有各种气功大师,玄学泰斗纷纷粉墨登场,明知道没有多少可信,却依然信徒众多。这些常态虽然是众所周知的悖论常识,但仍会被人们所认知,更甚者是自己并不知觉。文章理论深刻,构思鲜明,主题突出,让人对自己身边的悖论想象,能有更高的感悟。文字内涵丰富,耐人寻味,好文章,欣赏学习了,,感谢赐稿江南!【:夕瑶】

1楼文友: 20:51:18 问好一孔,感谢对江南的支持,祝新年安好!

2楼文友: 20:54: 7 一篇对悖论现象的感悟,让夕瑶学习了,江南期待您更多的精彩!

治疗红斑狼疮的偏方

轻度自闭症儿童的表现症状

中年缺钙吃什么

宝宝不爱吃饭怎么办
青岛双鲸维生素D滴剂
老年人晚上尿多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