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1日星期四体系
文章来源:丹阳文学网 | 2020-02-29
2017年1月7日上午,当我打开微信,看到新春贤弟(笔名丐丏)传来的九篇散文大作,立马先睹为快地阅读起来。之所以“立马”,不仅是因为自己平时也爱附庸风雅地涂鸦几句,更主要的我是新春贤弟走上“仕途”的“伯乐”,故而天然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1989年,我与新春同在辽宁省抚顺市东部一个有四千多人的辽宁发电厂工作,厂办要选文字秘书,一时间还真真难坏了我这职卑言微的厂人事处调配员。正在苦思冥想之际,突然,张新春这个名字从我的脑海里“蹦”了出来。他时任运行分场电气运行三值团支部书记,工作认真,一身正气;其文笔我在厂团委就略知一二。除日常团支部工作总结计划写得卓越外,当时,系统内有《七星》文学刊物(由系统内七家国有大型企业工会共同编辑的一本年刊,故起名《七星》),他在这本刊物上发表的散文《怀念那楼》,写的是他领着弟弟给打更的爷爷送饭的经历,其感情充沛,文笔流畅,令我印象深刻。于是,有了我推荐、录用之后话。是年,为稻粱谋我考入新的单位。今屈指一算28年过去,虽同市仅谋面两三次,期间,新春赠我一本力作《打造与状况——关于“康乾盛世”之官吏及“康乾盛世”》(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阅后感是史家之笔力,学者之见解。故举荐给市社科院,社科院作为社科之硕果(因不是当年申报,错过当年评选机会),请全市清史社科专家莅临研讨会。会上,新春贤弟主谈了写作和出书的经过和目的,让市社科界前辈欣慰后继有人。以上为下文垫叙。
九篇散文半日读完。有编辑职称的新春贤弟,其文采文风已非我当年想象的其风格和水平像谁(指大家),而是让我想到,身边千余名市级作家中,写散文的有谁能与新春比肩(笔者现是辽宁散文协会会员、原抚顺市作家协会理事)?在此,不才“犬代牛劳”,就其九文谈点浅见。
充填记忆的永远是深刻的两端,或幸福快乐之极,或悲痛欲绝之深,不痛不痒之事,是无法让记忆接受和容纳的。《父亲觉得……》是新春作为儿子对父亲深切怀念的追记悼记之文。全文突出了父亲的要求,就是儿子的前途;儿子的努力学习,是父亲的希望的主题。一句“肩膀头养人养一口,脑袋瓜养人养十口”之类的村谚,父亲一生都笃信不疑。历史有时就是诡异,一个结果由两个人承担。于是,父亲承担的是引导、创造条件让子女安心学习;子女则表现出认真学习,成为父亲希望的载体。这其中的“桥梁”是“读书”。此文最后三段似乎有些抽象,实为具体;感觉有些微澜,确切说是巨浪,抒发的是对时代的感慨,历史的总结。父亲是不幸的,遇上了那样一个谁也绕不过去的年代;父亲又是有幸的,子女在那样的环境里努力学习,考到省城里的学校,在家乡为父亲露了脸,争了光。这对一生都是脸朝黄土背朝天,“斗大的字认不了半口袋”的农民汉子,是多么大的幸福和荣耀啊。
《画意的安居》,新春在此把绘画的起源和功能,诗意与文字的关系,进行一次以美学为内容的哲学式扫描。作者爱画,特别是在居室里挂画,是与别人的感觉不一样的,就是那些画早已不是物质意义上的画,而是活着的、有血有肉有感觉和灵性,在诗一样的想象中活着的永恒。“人诗意地安居”,是追求环境使然,更是释放内心的向往使然。《被爱情记住的角落》读后,让我感觉应界定为小说,退一步讲,也应是小说式散文(这是我归类出的体裁)。文中内容令我眼前一亮,有聊斋的味道,无聊斋的宿命。作者告诉我们,有时,鬼代表的是替“善”而“为”。常家姑娘华年殉情,能不让人们惋惜吗?然而,殉情的原因是什么,死者再也回不来了,那就托付给鬼与人间沟通吧。在这里,“角落”里的“鬼”,与历史上广为流传的孟姜女哭长城有异曲同功之妙。孟姜女不是也被后人真实地建庙供奉在那里,让她的怨恨永远在世间传承下去吗(真实的历史上根本就没有孟姜女这个人)?古今中外,无论是时代还是历史造成的悲剧,总有一种呐喊为其鸣不平,其形式往往借助外力来实现。也许这种呐喊的形式,就在我们所忽视的现实中,而我们却全然不知。《从三味书屋到百草园》是一篇游记散文。新春以细腻的观察,联想历史与历史、历史与现实、现实与现实的存在,对鲁迅进行了深刻发掘,有独到之处。特别是文中提出与张承志相悖的观点,更显作者思想上的成熟。我认为新春对鲁迅的认识是清醒的,解读也是客观公正的。《俗语依稀少童年》把童年的喜怒哀乐用俗语,或俗语能表达的方式,彻底归纳、整理备份成文字。当童年被剥夺少年也就到来。同理,青年中年老年依次递进,完成人生的循序渐进。新春的渊源思绪多而不乱,清而不减,把同童年的场景一一“钓”了出来,其鲜活的场景仿佛刚刚完毕。童年的一切都已远去,只有记忆还恋恋不舍、肌理相融在时间的烙印里。浓浓的、不再回返的童年,将永远惆怅在美好的回忆中。《深夜最是乱想时》,“最”的跨度很大。从童年到成年、从亲人到世人、从出生到死亡、从地球到宇宙,似乎这个时段就是给你乱想的。处在这样一个夜晚“辗转失眠的夜想一般不会是肤浅的”。这正是“最”的关键所在。《容忍灰尘》一篇有禅味的散文。“你容忍或不容忍,灰尘它都在那里,或多或少。”世间就是充满“灰尘”的世间,没有谁能逃离灰尘之外,或能驱灰尘与己绝缘。此文的灰尘明确界定“不包括佛家‘色、声、香、味、能、法’之‘六尘’——无论此尘还是彼尘,要想‘一尘不染’都不容易”,说得极是。物尘可拂去,心尘除去难。因此,作者告诫:“看来,灰尘这东西不能一容忍就了事了,要高度警惕!要,‘生命不息,打扫不止’”。“谈论灰尘,或是一种矫情、扯蛋;但如上一席下来,我们会发现,它还真不是‘微’不足道的。”对灰尘,从脏与不脏、美与不美的角度论,人们极易达到一致;但灰尘落在心上,则大有不同。轻者遭“洁人”避之,重者翻车为鉴。人啊,千万莫视灰尘于不在。
《漏万钞》是新春贤弟用 7年光阴,精摘细选且自费出版,纳政治、经济、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诸多领域名言警句为一体的一部“句典”(我定义的),我有幸惠存一部。此文应是为介绍《漏万钞》一书而写,并起了相同的名字。作者通过此文,详细介绍了该书成因的偶然和必然,特别是“怀胎”和“分娩”的“他山之石”,经历了怎样一个过程。此文证明了《漏万钞》上,怎样在读几十年书如一日基础上产生的。
上述九文让我又一次窥斑见豹。再次看到新春贤弟的史家之风骨,哲学家之睿智,作家之才华,艺术家之眼光,评论家之见地。心谢。握。
共 2554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一次评论一篇文章好评,一次评论一本书也容易,而一次性评论九篇文章,感觉到似乎是一件很难很难的事情。作者针对好友张新春的九篇文章进行总结式赏析,高度夸赞作者新春具有史家之风骨,哲学家之睿智,作家之才华,艺术家之眼光,评论家之见地。新春以细腻的观察,联想历史与历史、历史与现实、现实与现实的存在,对鲁迅进行了深刻发掘,有独到之处。特别是文中提出与张承志相悖的观点,更显作者思想上的成熟。除了标点符号(英文标点)不够规范之外,应该算是一篇语言流畅,赏析到位的赏析佳作,推荐共赏。【编辑:湖北武戈】
1 楼 文友: 2017-01-10 11:00: 7 评析到位而又精准的赏析文章,欣赏了,问候作者。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雅安治疗妇科方法月经延长小腹痛河源牛皮癣医院咋样
适合儿童的给药剂型孩子咳嗽有黄痰怎么办
气滞血瘀型痛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