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海母亲古树下的守望散文
文章来源:丹阳文学网 | 2019-09-21
摘要:这棵树是寨中人心目中的神树,也是我的牵挂所在。懂事以来,瘦小的母亲常在这里打望她的丈夫、她的儿女、她的希望。
我家寨子门前有一棵古树。树有多老,我无从知晓。小时候是这么虬枝满树,现在依然这么葱绿如盖。隔壁的白胡子康爷爷告诉我,这是一棵老白果树。
春夏间,枝繁叶茂的古树上常有鸟的啁啾、虫的吟唱。树旁有一口鱼塘,塘中有鱼无数;树下有三、四棵木桩,都一样闪着油光,一天到晚不乏有人来此乘凉、款古、议事;树边有“人”字型村道,是寨中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迎来送往的必经之地。
这棵树是寨中人心目中的神树,也是我的牵挂所在。懂事以来,瘦小的母亲常在这里打望她的丈夫、她的儿女、她的希望。
古树常入梦中来,勾起了我关于母亲的片段回忆。
二十多岁的母亲嫁给了三十多岁的父亲,远嫁并没有换来母亲及家人幸福的生活。相反,是一路的磕磕绊绊,一路的辛酸泪水。
年轻时,父亲东游西荡,家成了,业不就,四十多岁又抱一身疾病。父亲好吃懒做、打人骂人是寨子中出了名的,一桩小事一旦惹怒他,动不动就拳脚相向。母亲体验得最多,我也领教了不少。
为了收割三亩多田的稻谷,因为太阳大,父亲身体是这样子,所以母亲没要父亲帮什么忙,独自一人身背禾桶到田里忙去了。
我才九岁,弟弟更做不了什么事。割稻、打谷、挑谷回家等事务,都是母亲一人在做。一天,母亲想把大田里的稻谷打完,计划好明天收割另一处。她一个人很卖劲地在抢收,而且一人送了三次稻谷回家,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天完全黑了才回家。
母亲挑了百来斤的稻谷,刚到堂屋门口,屋子一片漆黑,只有父亲抽着的烟卷闪着亮光。母亲放下担子,扯亮电灯,父亲闷声不响,脸色很难看。
“你想把我饿死呀?到这个时候才回家。”
“我饿死了,你想去吃‘新鲜饭’,是吧?你这个戝妇!”
母亲没有半句的辩解,父亲便操起一根柴棍棍朝母亲打来,左一棍,右一棍,前一下,后一下,打得很凶,并用手抓住母亲的头发,使劲往墙壁上撞,木墙壁上随即发出“呯呯”的响声。母亲没有还手,也无力还手,任其毒打。我和弟弟躲在黑旮旯里,都满脸的泪水,哭着哀求父亲别打了。
父亲打累了,丢下木棒,骂骂咧咧地坐在长凳上抽他的烟。我走过去扶起母亲,然后就进里屋给一家人煮饭炒菜。等我做好了饭菜,叫父亲和弟弟去吃饭,却看不见母亲了。我楼上楼下都找了个遍,就是不见母亲的踪影。
我随即走出家门,到寨门口找母亲。天很昏暗,零星的几颗星星挂在天际,村路显得灰暗而朦胧。硕大的古树印在灰白的天际,似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在寨门口安详地歇息。
我四处张望,并沿路呼唤妈妈。在古树下,有一个坐着的人影,手偶尔在自己眼前抹一下,没有哭声。我走近一看,正是母亲,她没有回答我的呼唤,眼睛发呆地看着远方。
从母亲无助的眼神里,我读出许多的辛酸:母亲或许想到了离家出走,或许想到了要割断这份没有爱的婚姻,或许想到了自行了断,从此再无烦恼。我走向前,拉着母亲的手,哀求母亲回家吃晚饭,母亲依旧一动不动,眼泪似乎更多了,并不停地用手拭去眼角的泪水。在我的再三哀求下,母亲终于起身回到了家里,屋里。
我给母亲端上饭,她吃了几口,便放了碗筷。我给母亲打来洗澡水,然后陪母亲睡了。这期间,年幼的我不知怎么劝解母亲,我只能为母亲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一个无言的夜,一个伤感的夜,全家人的疲惫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消逝,消逝在这无边的暗夜中。
当我醒过来时,发现母亲大清早又去收割她那些庄稼了。
贫贱人家百事哀。父亲光吃饭,不做事,而且还要拿很多钱来治病,性情也越来越悲观暴戾,稍不如意,又打又骂,使性子。家里无任何经济来源,仅靠母亲种田种菜、养鸡养鸭、打点零工等,去换点油盐钱,家庭收入捉襟见肘,入不敷出。
我上初中时,学费基本上是班主任龙老师代交的。后来,龙老师不教我们了,学费非交不可。学校三番五次的摧交,父亲断言的话语,尽管心有百般的不舍,我只得辍学了。
父亲的无能,家庭的困苦,让我体验到了同龄人难以体会到的生活重压。在家的日子,我每天站在村口古树下,看着寨子里的孩子们上学放学,心里总有说不出的伤心滋味。
我该做什么,我能做什么,今后的路该如何走?我内心一片茫然。我每天很少说话,也没叫过父亲,我恨这个家庭,更恨我的父亲。
在家无聊地呆了三个月,我真是度日如年。我决定跟一位堂姐到浙江温州一家玩具厂打工。走的头天晚上,我才跟母亲说了这回事。母亲见我执意要走,眼里含着泪水,一脸的不舍,无奈。
第二天,母亲为我收拾行李,总共一个行李箱,一个蛇皮袋子。母亲将两个矿泉水瓶洗干净,然后给我装满了自家的井水。又把一件件春夏秋冬的衣服放进箱里,并用双手抚平,泪水便滴落在了衣服上。
“妈,哭什么?我又不是出嫁,我还会回来的。”我这一说,母亲似乎哭得更伤心了,但她没有解释为什么要哭,只是默默地为我收拾行李。收拾好行李后,母亲从身上掏出一个小布包,将她平日积攒下来的184元钱,分文不留地给了我。说:“妈没钱,路上用做车费。”
一切准备妥当,我拖着行李箱,母亲为我扛着袋子,一直送我到寨门口的古树下。
我不让母亲再送,母亲就在古树下站定。母亲招呼说:“路上小心,别忘记了东西。”这一招手,分明眼里含着泪水。
车在山路上疾驰。母亲在古树下挥泪辞别的身影,永远定格在了我的心里,成为不可轻易翻动的亲情底片。
在车上,第一次出远门的我,内心里五味杂呈,脑海里忽然浮现出小学时读过唐代孟郊《游子吟》的诗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想想母亲的种种遭遇,种种艰难,我的眼泪也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
岁月匆匆,翩然一别就是四年。这四年里,我很少给家人打,更少问及家里的情况。只是每年年底定时寄些钱回家,算是对母亲的一种回报。在与母亲的通话中,得知母亲安好,弟弟因无钱读书,也辍学外出打工了。听到这些,心发酸,但很平淡。家景如此,妈妈苦命,我和弟弟只得认命。
2011年旧历年刚过,母亲破例给我打了一个,说父亲患了老年痴呆症,你一走就躺到了,再也没有起床过,现在身体一日不如一日,很多事情都不记得了,唯一能记起的就是不停地念叨女儿的名字,希望我回家看看他。
父母是天上的日月,是儿女无法改变的。我对父亲只有怨恨,没有仇恨;只有恨铁不成钢的爱,没有断绝父女之情的意。
听到关于父亲的境况,我估摸,父亲离大去的日子不远了。我毅然辞掉了温州的工作,领了能够领到的工资,当晚就启程回家看父亲。
第二天,夕阳西沉,倦鸟归巢之时,我终于回到了我阔别四年之久的老家。在村口的古树下,等了很久的母亲,终于见着我拖着疲惫的身子走下了班车。
来不及放好行李,我径直走到父亲的房内,见形容枯槁斜躺在木床上的父亲,悲伤、怜悯之情一齐涌上心头,眼泪夺眶而出。我跪在床前,拉着父亲枯瘦的手,泣不成声,哭喊着说:“爸,我回家看你来了……”父亲挣扎着要坐起身来,但一切已力不从心了。嘴唇不停地翕动,深陷的眼眶早已蓄满了泪水。站在旁边的母亲早已哭成了一个泪人。
待房内情绪稍事平静,我将随身带来的雪梨切成小块,一点一点的喂给父亲吃。又打来热水给父亲洗头、抹澡、剪指甲。然后,向母亲问父亲的病情,吃什么药,打什么针?
到我家串门的阿婆、大娘、满娘无一不对我说:“可怜你娘,屋里屋外都是她一个人,寻医问药、端屎端尿、插田打谷都是她一个人,你娘蛮累的。”“你娘脾气好,心好慈善的,以前你爹老打她骂她,她都不记恨,一样服侍你爹。换成我,我做不到。”……
人生无常,命悬于一线。父亲弥留之际,也许是回光返照,人也清醒了许多,从父亲的眼神看出,他对母亲细心的照料充满了感激。
精心照料也罢,诚心忏悔也好,一切皆成过往。父亲走过了他六十年的无奈岁月,便撒手西归了。
借钱送走了父亲,屋里空落了许多,听不到父亲重病在床的呻吟,更听不到他打人骂人的声音。听到的只有屋外几株梨树发出沙沙的响声。
我陪母亲哭了几天,也安慰了母亲几天。一样的古树,一样的送别,我启程回温州了。
送走了父亲,按理说,应该是父亲自身的解脱,也是家庭的解放。然而,父亲离去的阴霾却一直笼罩在母亲的心头。听人说,自从父亲走后,母亲很少说话,有事没事老爱在古树下坐着发呆、站着张望。
2012年大年三十夜,大红灯笼高高挂,家家户户喜迎门。在这个喜庆的日子里,弟弟一个急促的将我惊晕了头,说母亲喝了农药,正在县人民医院抢救。
“全力抢救妈妈,一定要等我回来。”
在回家的车上,我心急如焚,眼泪不停地在飞。母亲为什么会自杀?或许是生活给她太多的残酷,太多的伤痛,过年时家徒四壁,小菜一碟,才取此下策?或许是为归还父亲治病欠下的大笔债务,一个形单力薄的女人已无力前行,才用这种方式了断自己的生命?一切都在猜测,一切都附着伤痛。
一路上,每隔一时半刻,我都要向弟弟追问母亲的病情。然而,大雪封路,车行太慢。至邵阳,我独自一人租车回家。从温州到县城历经28个多小时,车终于停在了医院重症看护室外。
好在母亲命不该绝。经过一天一夜的抢救,母亲终于从死亡线上挣扎过来了。然而,无论我和弟弟怎样劝解、开导,母亲都未曾开口说一句话。
大年初三,母亲出院回家,只是照例不说一句话。
第二天,母亲起得早,在堂屋正头,摆上碗盏,点燃香烛,烧过纸钱,燃起炮竹,作过大揖。尔后,便独自来到寨门口的古树下,行过同样的礼数,任寒风吹动有些灰白的发丝,就这样一直站着、站着……
共 701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母亲,古树下的守望》一篇语言质朴的、集叙事与抒情与一体的散文,作品运用沉稳的笔触给我们带来那棵老树下的故事:一对夫妇虽然磕磕绊绊、吵吵闹闹了三十栽,但最后还是能够生死守望。同时,在那颗下有自己的童年,母亲对儿女的守望,更有母亲的痛苦,母亲的牵绊,母亲的无奈已经母亲期盼……在有限的篇幅内,作者力图构建一个在苦难中挣扎的母亲形象。这位母亲饱受生活磨难,隐忍、不屈的同时又有着儿女无法猜透的心思。同时老树也成为了母亲的形象,也成为了那个村庄乃至社会积垢的象征。尽管如此,父母是儿女的日月,无论曾经的风雨不是那么调顺,作为儿女还是视同如村前的古树一样,从而展示了新一代人的内心世界,暗示着那个村庄的希望,那颗古树的未来,抨击了仍然存在老树下的那种不和谐的社会风气。作品语言洗练,笔墨流畅,同时字里行间充满着情感,让人共鸣的作品,发人深省的文字,佳作,推荐共赏!【:雨春】【江山部·精品推荐】
1楼文友: 20: 0: 0 问候作者,创作愉快! 走别人踩过的路肯定是一条非原创的路,所以地铁成了现代城市的毕由之路!
回复1楼文友: 2 :47:26 谢谢!请各位老师多多指教!
2楼文友: 20: 2:40 一篇让人无法不为之动容的散文,极富感染力的文字,彰显着作者不凡的笔力和踏实的文字功底,推荐共赏! 走别人踩过的路肯定是一条非原创的路,所以地铁成了现代城市的毕由之路!
回复2楼文友: 2 :48:24 谢谢雨春老师。
楼文友: 20: 4:00 感谢赐稿墨海,期待更多精彩再现!在放牧心情的同时展示你的风采! 走别人踩过的路肯定是一条非原创的路,所以地铁成了现代城市的毕由之路!
4楼文友: 17:26:2 芬芳流韵 老师的文笔好清秀,希望看到更多的佳作。预祝写作愉快。
回复4楼文友: 12:41:58 谢谢关注,互相交流。
5楼文友: 18:00:19 感谢赐稿墨海,放牧心情 !
回复5楼文友: 12:42:58 谢谢关心。
6楼文友: 22:45:12 朴实的语言,真挚的情感,精致的描写,构成了感人的佳篇。读之,让我泪水潸然。力荐赏读!
回复6楼文友: 12:46:25 谢谢!
小儿便秘饮食上应注意什么
新生儿能喝四磨汤吗
小儿便秘饮食指导
小儿脾胃虚弱的症状小儿便秘饮食上应注意什么
骨关节炎肿热敷好吗
上一篇:渔舟做个灵魂有香气的女子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