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淀里拜读作家孙犁

文章来源:丹阳文学网  |  2020-02-20

白洋淀里拜读作家孙犁

对于白洋淀,我早就耳熟能详,甚至向往之至。当然,知道白洋淀,就是源于上中学时读过的孙犁的《荷花淀》

孙犁纪念馆坐落在白洋淀的荷花大观园之中。

孙犁纪念馆周围,就是大片的荷塘。就如当初读《荷花淀》时印象中的荷叶、芦苇荡、水波荡漾。

纪念馆旁,满眼的绿水长天,岸边高高的柳树,淀中茂密的荷叶芦苇,一派水乡景色。

孙犁先生的汉白玉雕像端坐院中,面对着百亩荷塘,展卷却若有所思。

纪念馆边上的一座小桥,也是用孙犁的名字命名的。

富有江南园林色彩的孙犁亭。

纪念馆的外墙上,用图画展示着孙犁笔下的白洋淀。

孙犁不是白洋淀人。他在这里做过小学教员,从事过抗日活动。然而,正是孙犁用他的作品,让白洋淀深深地地印在了中国人的心里。

荷花淀是孙犁的杰出代表作。这是一篇战争小说,把战争的风云变化寓于明媚清丽的山光水色之中,寓于浑朴自然、浓郁隽永的诗情画意之中,让人领受那涌动的柔情,那富于乐观精神的激情。因为荷花淀才有了我熟悉并喜爱的水生和水生嫂,以及雁翎队游击队员的故事。

住在白洋淀的那个夜晚,我打开百度,再一次诵读孙犁的《荷花淀》那月下之境,那水生嫂与水生的话别,那淀中杀敌的欢快之景,无不体现了孙犁语言的含蓄与清丽,明净与自然。就如沈从文的《边城》废名的《桃园》写景写人均淡泊朴素,不同的是《白洋淀》于淡泊中寓热情,于朴素中赋予时代的乐观与昂扬。

在《荷花淀》中,那淡淡的月光、朦胧的夜雾、修长的苇眉子、银白的白洋淀、守户编席的少妇、洁白如雪的苇席、新鲜的荷叶荷花香,所描绘的白洋淀的湖光风姿、水色秀态,以及和谐、宁静、美丽的意境,不也是一幅画,一首诗吗。

芦花荡也是孙犁的白洋淀代表作之一。

纪念馆的橱窗里,对孙犁的文学创作及其贡献与影响,做了详尽的解读。

孙犁的作品,丰富多彩。

师承鲁迅,宣传鲁迅,鲁迅精神的忠实传人。

我个人觉得,因为白洋淀被孙犁的小说赋予了太多人文的含义,如果说孙犁是白洋淀之子,一点也不夸张。从某种意义上讲,孙犁也是白洋淀旅游业的大恩人。

白洋淀人已经把孙犁当成了乡亲。孙犁去世以后,白洋淀人特意从淀中采摘了荷花,供奉在他的灵堂里。

这次白洋淀之行,不仅让我再一次读了《荷花淀》更重要的是走进纪念馆,用心读了作家孙犁的思想与写作艺术。他把语言的通俗和优美、简练和细腻、直率和含蓄、清淡和浓烈和谐的统一在一起的高深写作造诣,如清水芙蓉,如行云流水,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

孙犁

孙犁(1913年5月11日—2002年7月11日),原名孙树勋,河北省衡水市安平人,现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的创始人,又先后担任过《平原杂志》、《天津日报》文艺副刊、《文艺通讯》等报刊的编辑,并著有关于编辑的作品。12岁开始接受新文学,受鲁迅和文学研究会影响很大。“孙犁”是他参加抗日战争后于1938年开始使用的笔名。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后,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天津分会副主席、主席,天津市文联名誉主席,中国作协第一至三届理事、作协顾问,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

糖尿病胃轻瘫消化不好如何改善
兰州治疗妇科方法
运动过后膝盖酸胀
相关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