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间征文年味随笔
文章来源:丹阳文学网 | 2019-09-16
过了农历小年,春节就临近了,触目所见,到处是年的气息。一街两行的年货供应点摆起来了,长街里巷的人流涌动起来了,红红火火的灯笼悬挂起来了,蠢蠢欲动许久的游乐设施张罗起来了。
男人们忙着策划年事、打扫庭院,孩子们扔下课本一头扎进游乐场里,女人们一趟趟逛着商场忙着采办年货,吃的、用的、穿的、戴的、玩的、供的,哪一样都不可少,哪一样都不能少。孩子们的新衣新鞋,除夕用的烟花春联,供祭先人的香烛果蔬,招待亲朋的茶酒糖果,走亲戚的礼品置备……一张张银票流水似的胀满了商家的腰包。
平素空旷的体育场,各种游乐设施排列成阵:碰碰车、蹦蹦床、旋转木马、空中秋千、马戏团、杂技台等,吸引着一拨又一拨的人流。卖甘蔗、饮料、肉串的摊位,也各自早早支起了篷子。插满糖葫芦的木靶像极了皮影戏里晃晃悠悠的稻草人,色彩缤纷的气球娃娃一如走进了儿童王国,眉开眼笑的吹糖人老者魔术手翻动,形态各具的西游队伍便列队眼前,背着钉耙憨态可掬的猪八戒招引来孩童们一阵阵的欢呼和笑颜。
早些年欢动小城的高跷、旱船、舞狮、锣鼓,越来越少见了。一成不变的是民俗村门口的简易戏台,小年刚过,便紧锣密鼓在搭建了。《四郎探母》、《朝阳沟》、《打金枝》、《三子争父》、《包公辞朝》是每年常演的剧目,一台大戏开锣,闻声结伴而来的人群便汇聚台前。看得专注的多是上了年纪的老年人,年轻人也有,多是陪同老人来的。民俗有“无戏不成年”之说,过去时代交通不便、资源匮乏,戏曲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接受、传播是非观念的重要渠道。但凡过年,城里乡村,戏班的演出总是最受欢迎最汇集人脉的场所。
街道、车站、超市,到处是轰轰烈烈的人流,南来北往,大包小包、肩扛手提,飘散的无不是年的味道。过年,是传统团圆的日子,山高水长、风霜雨雪,阻断不住归家的脚步。
年,便在这涌动着热闹与喜庆的气息中拉开序幕。
爆竹声音太震耳,先时的风光已被烟花抢占。除夕夜,年初一,一束束烟花凌空飞舞,冉冉升起的光亮里,是 65个日子的释放,是又一春放飞的希冀。
父母兄弟素日不在一起的,过年要聚聚。一起包包除夕饺,陪老爹老妈聊聊天,给兄弟一个拥抱,给姊妹一个肩膀。亲人之间不拘礼,常回家看看,不必锦衣还乡,不必厚礼随行。一顿团圆饭胜过万语千言,彼此安好,永远是亲人心头最重的期愿。
亲戚要探看,叔、姑、舅、姨,能走到的尽可能都走走。看一看平日里不大见着的长辈们,握一握日渐苍老的手掌,唠几句家长里短。那一声声叮咛寒暄,都流淌着关切和暖。这一世,相亲相逢是缘,岁月悠悠,血脉亲情是温暖尘世的薪柴。
红包可以有,不必一定是钞票,可以是老人需要的唱片、护膝,可以是孩子心仪的书籍、玩具。亲朋小聚,品茶玩牌、逛庙会、侃天说地皆随意。茶不必丰,酒不必醉,知心,白水也尽兴,应酬,燕窝亦堵心。
若有暇,给自己一小闲,读书、郊行、赏梅,皆随心。甚或,陪孩子荡一把秋千,玩一回木马,重新体味一番儿时乐趣也是不错的选择。
年味在哪里?年味在路上,年味在心里,年味在除夕夜的饺子里,在腾空而起的烟花里,在洋溢着喜庆的春联里,在举家团聚的温情里,在老人孩子的笑脸里,在亲人期许的平安里……
共 1269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好一缕温馨的年味,香霭氤氲,韵味浓郁,醉人心胸。君三民四朝廷二十五,过了农历小年,春节就临近了。购年货、发红包、搭戏台、探亲戚、陪孩子,语云有钱过年,无钱也过年,如今大家都富了,于是过年也就益发富于情趣,富于韵味和五彩缤纷起来。大作写年味,味道十足,感谢作者为我们带来一道如此丰盛的除夕新年大餐。【:郭永涤】
1楼文友: 21:08: 又见老朋友,心情分外高兴。祝创作愉快,先生新年好! 副高职称,著述多部。
脑梗死的预防复发
脑梗死不能说话
脑梗死偏瘫康复
女性阴部潮湿的原因宝宝尿黄怎么回事
生物谷灯盏花素片多少钱
上一篇:当代文学为何饱受非议
上一篇:流年旅游旅游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