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枫小议信义随笔

文章来源:丹阳文学网  |  2019-09-06

信,是义的内在基础,义,是信的外在表现。不讲信誉,必然无义可言。讲不讲信义,取决于一个人的价值取向。

大凡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关公是义的化身,吕布是不义的代表。

关公之义在被困土山到投靠曹操后的一段时间里表现得最集中,也最为突出:不投靠曹操,刘备的家眷包括刘备的两个老婆性命难保,这样他觉得对不起兄长,这就是不义,投靠曹操,而曹操是汉贼,这也是不义。他陷入两难。在张辽劝降时对关公提出“三罪”后,关公也提三个条件:一是降汉不降曹,二是保证二位嫂子的伙食供给且任何人都不得骚扰她们,三是一旦打听到兄长的下落马上就去投奔兄长。在这三条里,关公先明君臣之份,二辩男女之别,三申兄弟之义。其浩然之正气掷地有声。到了洛阳后,曹操将关公叔嫂安排在一起住,欲乱其人伦;奸雄之心鬼神莫测,岂料关公秉烛旦,旁若无人;此举真可谓惊天地、泣鬼神。受金钱关公封而存之,受美女关公转送侍奉嫂子,受官印关公绳而挂之,受战袍穿内而不穿外,非喜新厌旧者可比,受战马拜而纳之,思兄之情溢于言表。

这正是关公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具体体现。

应该说,曹操的残忍决不亚于董卓。衣带诏事件暴露后,曹操杀掉了汉献帝的老婆、怀孕五个月的董妃,同时杀掉与此有牵连的五家七百口。刘备是衣带诏里的重要人物;仇人的老婆,甘、糜二夫人就在眼前,曹操为何不杀?不仅不杀,而且以礼相待,原因何在?忌惮,忌惮关公,忌惮关公之大义。义气,乃天地间之正气,气贯长虹。杀了受义气保护的人,就会使自己陷于不义之中,这正是奸雄之奸处。

关公之义不仅体现在兄弟情义上,既使对曹操他也绝不食言。他曾对曹操说过,不立功不走。果然,在曹军与袁绍交战而不能取胜时,关公斩颜良而兑现了诺言。大丈夫一诺千金,此可说是义的基础。

应该明白:曹操是丞相,而刘备是流寇,关公不思攀高而思寻旧,金钱物质不能动其志,高官美女不能惑其心。当他得知刘备在河北袁绍处时,欲面辞曹操三次而没成,只好封金挂印及封存其它所赠,以书笺代面辞,然后单骑护送甘、糜二嫂,过五关斩六将,直奔河北。

关公念兄弟之情,思手足之义,天地可鉴。后人为其立庙塑象而供奉,不仅表达了对关公之义的追思,也表达了对关公之义的呼唤。

吕布,是当时盖世猛将,刘备、关羽、张飞“三英”与之战而不能胜。他原是丁原手下的一员战将,且拜丁原为干爹,因为董卓赠给他一匹赤兔马和金银珠宝,他就杀了丁原而转拜董卓为干爹。后来因为争夺一个女人貂婵,他又杀了第二个干爹董卓。真可谓有钱就是爹。丁原、董卓该不该杀是另一会事,而象吕布这种见利忘义之徒怎么能不会遗臭万年呢?

义与不义,关键看有无私心。无私心者不受利诱,金钱美女不能迷其心,高官厚禄不能动其志;有私心者必贪,贪财,贪色,贪权。纵观历史,横看当世,似吕布者并不在少数。

共 11 6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读三国,讲信义,拿关公与吕布相对比,则知信义之有无。人无信不立,是中国人几千年来做人的标准。一部三国,说尽世间信与不信、义与不义的起始与终结,让人思之不尽,荡气回肠。文章立意高标,布局规整,论证有力,行文洒脱,读之欣然有得。力荐共赏!【:古不为】

1楼文友: 08:54:27 期待鹏飞君更多精彩绽放丹枫!问好祝福!创作愉快!

回复1楼文友: 14: :52 谢谢不为君迅速编发。夹叙夹议的按语为拙作增色添彩不少。敬茶!

2楼文友: 21:4 :21 关公为神吕布做鬼,其间的公义器局自见分晓。作者视角与众不同,以一人看社会风气,以小见大,功底非凡!

回复2楼文友: 15: 2:2 谢谢文友驻足留香。遥握问好!

小儿预防感冒药物

宝宝风寒感冒吃优卡丹

小孩感冒体温高咋办

生物谷灯盏花药业发展
优卡丹小儿氨酚烷胺颗粒是什么药
超市管理软件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