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语际对话文艺评论国际论坛在京举办
文章来源:丹阳文学网 | 2019-08-31
“跨语际对话:文艺评论国际论坛”在京举办 中国作家刘秀娟 9月29日至 0日, 跨语际对话:文艺评论国际论坛 在北京香山饭店圆满举行。此次论坛由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和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联合主办,中国鲁迅研究会和北京作家协会协办。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文学院、科研处、国际交流与合作处、中国文艺评论基地共同承办。
29日清晨,活跃在当前学界文坛的五十余位知名文艺评论家、作家、鲁迅研究专家、海外汉学家和学院派学者,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各语种文学专业师生代表,近百人汇聚一堂,围绕论坛主议题 世界性与民族魂:当代文艺评论视域中的鲁迅传统 ,开启热烈研讨。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邱鸣副校长主持开幕式。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曹卫东校长代表论坛主办方致开幕辞。他向与会专家介绍了北二外近年增设欧亚多语种专业院系、厚植文学文化研究根基,加速人才培养和学术发展机制改革的举措,强调有效的国际文化交流必须以坚实深广的本民族文学、文化的学识修养为基础,世界性的思想视野必须建立在对本国精神文化的深切认知之上。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庞井君以 中国价值的人类主体视野 为题做主旨演讲。他接续鲁迅 立人 思想的起点,梳理了从近代工业革命到当代新媒体迅猛发展一系列新机遇、新挑战下人类主体和民族国家精神经历的发展变迁,重申了新时代机境遇中坚持 立人 的必要性。
开幕式后进行的首场主旨发言由北京作家协会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王升山和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研究处处长胡一峰主持。中国鲁迅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院长孙郁教授做了题为 草根左翼笔下的鲁迅 的主旨发言,介绍、阐发了从草根作者的书写中日益清晰起来的民间鲁迅形象,及其与被学术化、神圣化的鲁迅形象形成的歧异和互补。中国鲁迅研究会副会长、 大学张福贵教授在题为 鲁迅世界人概念及其意义 的主旨发言中,对学术话语和社会话语塑造的 大鲁迅 和 小鲁迅 提出了反思。国际鲁迅研究会会长、韩国外国语大学朴宰雨教授以 当代韩国文学评论中的鲁迅传统 为题的主旨发言全面梳理了鲁迅在现当代韩国文学评论与研究脉络中的延续和发展过程。孙郁教授和张福贵教授就彼此发言做了相互评议。北京第二外国学院杨磊副教授对朴宰雨教授发言做了评议。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俄语系俄籍教授卢卡舍维奇与二外俄语系口译专业的研究生合作,做了题为 鲁迅作品中的人物与俄罗斯文学 的主旨发言,内容翔实,分析细腻。著名作家、《十月》杂志常务副主编、北二外客座教授宁肯以 文学的装置 为题,畅谈面对鲁迅和伟大的文学传统,当代作家如何有力把握现实的创作体验和理念省悟。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文学院讲师马宝民博士、李林荣教授分别对卢卡舍维奇教授和宁肯教授的发言做了评议。
9月29日下午和 0日上午,论坛展开平行圆桌研讨。
第一组圆桌研讨先后由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白烨研究员,与 大学张福贵教授及北京大学高远东教授主持。《求是》杂志总编室原副主任白建春的发言就鲁迅有关文艺批评使命的观点、主张做了解读。北二外西欧语学院陈燕副教授就 鲁迅和德国版画艺术 做了专题发言。中国传媒大学文法学部陈友军教授对 延安鲁艺与鲁迅精神的政治导向 问题做了史料考察。中央党校文史部讲师、青年评论家丛治辰对 课本里的鲁迅 发表了省思意识鲜明的见解。北京鲁迅博物馆葛涛研究员就鲁迅研究现状做了批评性分析。北二外文学院刘燕教授对从普实克到高利克的布拉格汉学发展做了述评。中国社科院文学所博士后、青年作家霍艳对鲁迅《我怎么做起小说来》《答北斗杂志问》做了细读和阐发。中国传媒大学文法学部刘春勇副教授以 非文学家鲁迅 为题论证当代鲁迅研究的新视角。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后裴春芳以鲁迅作品集的编纂为中心,解析鲁迅思想文化经典化的历史进程。在这组圆桌研讨中,中国鲁迅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社科院文学所张梦阳研究员新近出版的《鲁迅全传 苦魂三部曲》也成为了热议焦点。
第二组圆桌研讨先后由王升山副主席、宁肯教授、李林荣教授主持。人民文学出版社青年文学室主任付如初从当代文学评论发展的道路上寻绎了鲁迅传统的印记。北二外国际传播学院讲师李琛博士做了从英文汉学期刊中所发掘的 他们 眼里的鲁迅思想形象的建构过程报告。著名作家、河北作协理事李浩的发言是从文化传统和地域差异的间隙中,对鲁迅和鲁迅之后的中国作家做了别具一格的观照。李林荣教授以 作为文艺评论家的鲁迅 为题,对鲁迅的译介实践做了新的阐释和评价。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学院讲师李溪博士揭示砚铭的意义世界,从文学生活和物质世界对观中展现文学评论的新思路。北二外国际传播学院刘晖副教授题为 文化传播跨国界效应测量刍议 的发言,向文学评论领域引介社会传播学研究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杨明明教授介绍、评析了鲁迅、莫言等中国著名作家在俄罗斯被译介和研究的现状和症结。著名作家、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编审徐小斌以 只有灵魂可与世界接轨 为题,从个人经验出发,探究了中国文学走出去的关键。北二外日语学院博士后王丽华依托文本细读,分析了大江健三郎作品中的阿Q意象。著名作家、《人民文学》杂志部主任徐则臣对络时代带给文学写作的巨大冲击和空前机遇,做了深切描述和辩证评价。著名散文家、山西作协理事玄武从他个人对鲁迅的理解出发,阐述了鲁迅对当代文学的警示意义。
以上两组平行圆桌研讨中,紧随每人20分钟发言的一对一10分钟评议,把发言进一步引向深入,也活跃了主持、发言和评议三方对话的气氛,以至多个环节一再延时。山东社科院《东岳论丛》副主编曹振华就重估鲁迅翻译实践文化意义的论题所做的评议、北大高远东教授就鲁迅的物质生活和鲁迅在保存、收藏古籍文物方面的贡献所做的引申发言,白烨研究员对延安文艺与鲁迅精神关系的评议,张福贵教授和朴宰雨教授就 东亚鲁迅 议题的切磋对话,卢卡舍维奇教授和杨明明教授就俄罗斯当前有关中国文学研究现状的延伸探讨,在两组圆桌研讨的评议阶段都掀起了全场高潮。
9月 0日下午,论坛进行第二场主旨发言。香港《文学评论》杂志总、著名鲁迅研究专家林曼叔以 后鲁迅时代的鲁迅研究在香港 为题,全面评析了香港鲁迅研究的历史流变。日本九州大学言语文化研究院秋吉收副教授以 敌人 对《野草》的影响 为题,解析了鲁迅创作《野草》的背景影响因素。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历史与哲学探究学院张钊贻教授以 鲁迅的 硬译 与 改造国民性 关系及意义初探 为题,对鲁迅 硬译 实践和思想做了新的阐释。复旦大学中文系张业松教授在 祥林嫂的声音 的题目下,通过解读《祝福》阐发了鲁迅小说对汉语词与物关系的重构及其复杂寓意。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王德领教授以 鲁迅与当代文艺批评的文体意识 为题的主旨发言,就鲁迅创作和批评实践中在文体独创方面的追求,做了细致的归纳和分析。张钊贻教授、张业松教授、张梦阳研究员、李林荣教授、丛治辰博士分别评议了上述发言。
0日傍晚, 跨语际对话:文艺评论国际论坛 在意犹未尽的学术对话中圆满闭幕。北二外文学院副院长李瑞卿教授代表论坛承办单位致闭幕词。北二外中国文艺评论基地执行主任李林荣教授主持了第二场主旨发言和闭幕式。《读书》杂志、华文出版社、《中国艺术报》等多家专业媒体的负责人和参加了论坛。
孕妇钙片有哪些牌子
怀孕初期大腿根部抽筋
孕妇大腿根疼是怎么回事
乳腺癌初期容易治么小孩子脸发黄怎么回事
晚上睡觉夜尿多怎么治
上一篇:星月情我在2047看百年前散文
上一篇:作家不能被培养说法没道理
- [经典语句]德转:外援利马、王华鹏等四名球员加盟重庆两江体育
- [经典语句]投资者提问:中登公司每月10日20日30日都会下发前100名股东逐一给到公...
- [经典语句](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连续迈上新台阶,我国外贸十年交出可圈可点答卷
- [经典语句]7月6日上市公司上午公告速递
- [经典语句]熬猪油,别只知道加盐,多加3样少放2样,猪油雪白浓香,1年确
- [经典语句]丹阳限招120人,政策扶持,不限专业,在岗工作也可正常跟进,6月15日报名年末!
- [经典语句]天德钰快充协议芯片产品线成熟 能够满足客户多种不同需求
- [经典语句]猕猴桃催熟,需要放几天?果农教你3招,最快1天就能吃,硬质糯香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