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的故事了

文章来源:丹阳文学网  |  2021-12-05

类似的故事,我们已经见过很多了。电影和电视,凭着强势传播媒体的优越地位,正在暗暗地给文学提供一种似乎是暂新的评判尺度:市场是检验一部文学作品好坏的唯一标准!通过市场这把“公平秤”,有很多作家浮出水面,更多的作家,沉入海底。现在即便在很专业的文学圈内,人们都在为这样的一种评判的倾向而感到焦虑:有市场的作家,就一定是好作家。

这些年 这样的话要是在十年以前,也许很多作家和批评家会嗤之以鼻。他们心中似乎有着更为精确的尺度,有着相当多的自信心,还有一种现在已经渐渐要失去的文学理想。那时,人们对于有市场的作品,总是抱着一种警惕的态度。他们不一定是坚决反对有市场的作品,而是很小心地注意着,不让市场作为一种作品好坏的衡量标准,混进文学评判的领域里来。在那个时候,人们把纯文学和通俗文学区分得很开,所以,即使像金庸先生这样拥有天文数字般读者的作家,人们也很吝啬,不给予过高的文学评价。而现在,结合着市场和经济的力量,金庸先生已经进入了文化大师的行列。同样,即将或者将要进入大师行列的人,都在捧着自己那些发行量很大的通俗作品目录,排成了眩人耳目的长行,来让我们失去批判的冷静和理智。

我不知道这一切都是什么在起作用,不知道是何种力量在逐渐侵占我们的理想。很显然,作为一名作家,要在这样的大势下面保持足够的清醒,是相当困难的事情。我看到太多的优秀作家,在默默地绕着市场的中心在旋转,在主动自觉地为潜在的读者赶制合适的文学产品。这些产品经过华丽的包装,加上应招评论家的齐声赞美和出版社的强力推介,在各路书店的销售排行榜上,闪闪发光,发出金币般的光芒,让我们失去理智,让我们没有了方向。

说老实话,在看到万方发表在《收获》杂志第五期的长篇新作《香气迷人》之前,我对这部作品的期待不是很高,这主要是电视连续剧的热播带来的逆反心理在作怪。

在《香气迷人》里,万方恰恰就谈到了奇迹。这个奇迹就是爱情。很显然,爱情是人类最大的奇迹,所以,几千年来,人们用尽了各种方法和想像力来表达自己对于这种奇迹的赞美,丝毫都不吝啬自己的笔墨。

小说里的男主人公方刚在八十年代初期,改革开放刚刚开始的时候,被派到了法国学习当一名合格的法国大餐的侍应生。在那里,他见到,听到,感觉到了这种奇迹。他和国内的姬小玉的热恋固然如同熊熊的烈火,但是他们都不知道应该怎么把自己的爱表达出来。刚刚经历过“文革”,好像大家都患上了爱情表达失语症。方刚的法国朋友莫里斯和朗古斯特因为他的到来,重新得到了刚刚失去的爱情。而方刚在朗古斯特那位充满神秘色彩的母亲苏菲那里听到的话,成为了他重新感知这个世界的理由:这世上所有的东西都被善意地保护着,任何一粒石子,一片树叶,一朵花,更何况一颗心呢?

(:邵钰杰)

玉林医院哪家治疗白癜风好
乌鲁木齐治疗妇科习惯性流产多少钱
缬沙坦氨氯地平片与氨氯地平贝那普利片的区别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