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年从炼狱里走出的天使散文
文章来源:丹阳文学网 | 2019-10-17
——巴金
“天使”,我愿意把这样一个象征纯洁、美好与真挚的名称献给他,并且不为之感到过于隆重或矫情,当我把这个词与他的名字联系在一起,所能感受到的便是:平和、安静、质朴、真实,洁净的光辉笼罩在他的名字上,让人看到希望,并且充满力量。他就是二十世纪中国的良心,巴金。
谁说天使就一定要是挥动翅膀,面容甜美娇嫩,粉雕玉琢的小孩,而不能是饱经忧患,容颜衰老,眼睛里却仍闪烁着“爱”的光辉的老者?巴金以他的一生坎坷曲折而永不失求真之心的经历,让我们深信,不管是对于亲人还是后代读者,他都是一个真正的天使,一个从炼狱里走出的天使。
1982年,是新中国复苏的第四个年头,世界的文学再一次走进人们的视野,中国的文学也因此而逐渐走向世界,在这种交流中,巴金的作品得到了世界的首肯。法国总统在授予巴金“但丁国际荣誉奖”时说道:“我的国家在此推崇现代中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家》《寒夜》《憩园》的不朽作品的作者,著述不倦的作者,他的自由、开放与宏博的思想,已使其成为本世纪伟大的见证人之一……你用自己对于人们及其脆弱命运的巨大同情,用这种面对压迫最贫贱者的非正义所抱的反抗之情,用这种——正如您的一位最引人注目的人物绝妙言之的‘揩干每只流泪的眼睛’,使您的著作富有力量与世界性意义的敏锐力与清醒感在注视生活。”
巧合的是,被授奖的名称,与巴金经受磨难时用来拯救无助灵魂的读本的作者,都是他——但丁,《神曲》的作者,最伟大的心灵救赎者,以极富哲理的思索,概述了从地狱走向天堂的必经之路,炼狱。巴金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炼狱中度过,但他没有沉沦,最后终于走向天堂,得以彻底解放。
2005年,巴金走完了他长达101年的一生,安详地睡着了。他的床头有他一生唯一爱过的女人萧珊的骨灰,他的心上有他晚年深度忏悔后写下的散文巨作《随想录》,带着他们,他迈向了人生的终极目标,走得了无遗憾。他合上眼,开始飞翔,宛如天使。
二
你们生来不是为了象走兽一样生活,而是为着追求美德与知识。
——但丁
巴金原本并不姓巴,他生于四川成都一个李姓深宅大院,这座院子有五进三重堂,是当地属一属二的大户。虽然祖上的官当得并不大,但财产却很丰厚,很重视后代子孙的培养,所以巴金不算书香门第,却得以有一个饱读诗书的童年。
原名李尧棠的他自小在知书达礼、谦让宽容的母亲身边生活,受到母亲的影响,他骨子里就有了一种根深蒂固的憨实与礼让。加之他从小体弱喜静,与外界接触少,就只能通过马房大伯与仆人杨嫂去获取一些外面的知识,又因为如此,在马房大伯与杨嫂的叙述里,自然地听到了更真实的下层劳动人民的生活,这引起了小尧棠对劳动人民的广大同情。
年长一点,他又与他的香表哥一起读外国文学《大卫·科波菲尔》《金银岛》,在家塾学习中背下《白香词谱》《古文观止》,渐渐地开始接触并熟悉《红楼梦》《说岳全传》《左传》和《聊斋志异》等古典小说。大量的阅读,对于他文学气质的形成,无疑有着很大的影响。
小孩的心,总是向往着外面更广阔的世界,加上他出生时中国正处在一个新旧交替的时期,尽管外面世界的风雨还不曾降到这个大家庭,他的父亲依然当着清政府的知县,他也由此而在童年时便长了许多做官的见识,但是,这个大家庭里发生的一切,正是那个时代腐朽没落的侧影,大家庭里的兄长与姐姐们的命运,在他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铬印。他清楚地记得他的二姐熟读了《烈女传》,结果忧郁地死去;他的一个堂妹没有读书的自由,却被父母逼迫着缠了脚,她那悲惨的哭声,时时在他的耳边回响;他最亲爱的嫂嫂,怀孕时撞了家里的禁忌,被毫无理由地赶到城外荒野去生产……大家庭里发生的一切,使他感到迷惘,困惑。
随着七岁时母亲的去世,十三岁时父亲的离开,以及此后愈演愈烈的家庭纷争,少年巴金的心里,对这个家庭萌生了越来越明晰坚定的反抗之情,他知道,大哥的不抵抗主义是一条危险的道路,是一条绝路,他绝不能循着大哥的路走下去。可是,究竟要走到哪里去,他自己也不能完全知道。他矛盾着,痛苦着,冲撞着,希望能开辟一条新路,让自己冲破那种遍布在李公馆里的各种封建道德。成长中的少年虽然幼稚莽撞,但已经目光炯炯,有了自己的主见。他自小就热爱戏剧,又接触到了“新文化”,就采用剧团表演的形式,积极地响应着宣传着“新文化”。他满怀 地与同道者讨论,又开导他的大哥,对他说:“让他们也来做一次牺牲品吧”——外面世界的风雨,终究还是撞击到了成都这个大院的少年的心里,他决计去追求真正属于“人”的生活。
192 年,19岁的李尧棠在大哥的支持下,从四川来到浙江就读南京的东南大学附属中学,两年后,他又取得大哥的资金援助留学法国。20世纪二十年代的法国,革命形势波诡云谲,各种思想争相涌现。初来乍到的李尧棠,被这里自由的空气吸引,如饥似渴地阅读着各种文学与思想著作,看到了更为广阔的世界。那时马赛附近的的卢森堡公园,经常留下他阅读后踱步沉思的背影。其时,他受影响最深的思想家是卢梭,因为卢梭作为一个平民知识份子,既自信又自重,厌恶巴黎的繁华和高贵的等级,鄙视上流社会的特权,无视专制主义的 ,甚至拒绝国王的接见与赐与,全心全意地卫护着人的尊严,在这些方面,巴金找到了心灵的共鸣。同时,在革命潮流汹涌澎湃的巴黎,他又不可避免地接触到了各种革命思想,其中,他就与革命家凡宰特通过信,并受到他的鼓舞。
三
造福世界的罗马,向来有两个太阳,分别照明两条路径,尘世的路径和上帝的路径。
——但丁
青年的心,是最蓬勃的,青年时代,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是希望与绝望交织的时代,在这个时期,他们最容易受到外部世界的影响而激荡不已,尤其是对于一个内心纯净,充满对周围一切的“爱”的青年,来自于外界的影响,会直接将他推到一个位置:要么行动,要么说。
身处国外,以及生性的温厚与怯弱,使行动暂时搁浅。他那心中澎湃的热情何以释放?那就说吧。可是,巴金不是一个演讲者,他的内向与腼腆使他注定了只能拿起手中的笔。“我不是因为想做文人而写小说,是为了自己,为了倾诉自己的悲哀而写小说”,从当年的心灵轨迹可以看出,巴金之所以能成为现当代最杰出的作家之一,是因为那如他本人一样纯粹的出发点,写作者是为了自己,为了倾诉郁积在心中不吐不快的情感,才与文字亲近。尼采说,最好的作者是那些羞于成为作家的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评价巴金后来的创作,他真可当之无愧地被称为“最好的作者”。
这里还不得不提到一点,尽管在巴黎受卢梭和凡宰特的影响,青年巴金有了思想的启蒙,看到了一个可以用民主、自由的理念去治理的未来的国度,但是,更多的关于人类现实生活的思考所引发的困惑,使他的思想逐渐越过卢梭而接近了安那其主义,即虚无主义,即否认一切政治的社会的威权,把众人置于平等的共产状态下。然而这种状态是绝难达到的,所以,这种主义所强调的思想绝对自由实际上更接近于“虚无”。当年“巴金”的笔名便是由两个虚无主义的代表巴枯宁和克鲁泡特金合成。
在巴黎生活的每日每夜,每分每秒,巴金的心内都在涌动着各种情绪,与此同时,他在成熟。他拿起笔,认真地写起了小说。每天早晨,他踏着松软的泥土,来到树林里散步,听着小鸟物歌唱,闻着林外麦田的麦香,构思着故事里的人物,细节。终于,他的第一部小说《灭亡》写成了,这部小说既是他的代表作,又奠定了他前期作品的风格,即“憎的哲学”。一切“憎”都因爱极而起,由此可以折射巴金当年的内心,在《灭亡》的“爱与憎”一章里,巴金借杜大心之口说出了憎的原由:“至少在这人掠人、人压迫人、人吃人、人骑人、人打人、人杀人的时候,我是不能爱谁的,我也不能叫人彼此相爱的。凡是曾把自己底幸福建筑在别人苦痛上面的人都应该灭亡的。我发誓,我拿整个心灵来发誓,那般人是应该灭亡的。至少应该在他们灭亡之后,人们才能相爱,才配谈起爱来,在现在还是不够的。”
从此,巴金的写作一发而不可收。回国后,巴金在国内结识了一大批意气相投的朋友,也看到了社会的各种丑陋与黑暗,创作的欲望在他的胸内更加激烈,他的写作从开始的尝试逐渐变成了生命的必需。19 1年春天,他迎来了第一次文学创作的高潮。要知道,巴金所出生的家庭,便是那个时代的一个缩影,家庭里发生的一切,历历如在眼前,这些均促使巴金用极短的时间写下了他的传世巨作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他夜以继日地挥写着内心,又用他所塑造的人物影响着读者。
随着激流三部曲与爱情三部曲的相继发表,巴金的名声大了起来。从来不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作家,却用真诚的心和勤奋的写作确定了在读者心中的地位,在中国现代文坛的地位。“不会写作”的巴金选择了写作,却照亮了自己和别人的路,大概正是造物弄人,就像后来一直坚持不愿受到约束而不入党的他,总是在运动中受到打击一样,简单的动机,带来的是无法预料的结果。
四
她是我生命的一部分,她的骨灰里有我的血和泪,她永远不会离开我。
——巴金
回到19 6年的上海。 2岁的巴金,从成都到上海,从法国到日本,生命经历丰富,写作声名卓著。由于倾力于写作,他一直未顾及个人大事,也从没有一个女子闯入他的心中,直到比他小1 岁的萧珊出现。
萧珊原名陈蕴珍,后因朋友叫的绰号“小三”而改名,是上海一个大商人的女儿,十分追求进步,是巴金的忠实读者。她给巴金写信,给巴金寄去自己的相片,希望与心中崇敬的大作家见面,又邀请巴金到自己学校演讲,她活泼开朗而天真,大大的眼睛和悦耳的笑声,使她的朋友们都受到感染。
第一次相见,是在新亚饭店。按信中的约定,巴金选了楼上靠楼梯的包厢,边品茶边等,一会儿,一位梳着学生头,身着校服的女生出现了,她就像熟人一样笑着对巴金说:“李先生,您早来啦!”就这样,他们开始了轻松愉快的第一次交谈,交谈中,巴金受到“像娃娃一样”稚气的萧珊的影响,也无拘无束起来,很快,巴金就给萧珊想要离家出走的想法提出了参考意见,拉近了两人的距离。自然,这只是一个中学少女与一位大作家之间一次愉快的想见,但是,只要两颗心都是热的,两颗心都向往真爱与自由,他们就会一直交往下去,直到爱情降临,直到美好而神圣的婚姻将他们召唤。
在巴金与萧珊长达八年多的婚前交往中,萧珊主动热情,让很少与女性接触的巴金感受到了生活的丰富多彩、充满诗情画意的另一面。而萧珊对巴金的爱,主要是为他作品中真诚、 和高尚的人格力量所感动而产生的,在后面的交往中,巴金的包容,温厚与对她的尊重,更巩固了这样一种情感。她曾这样写道:“你永远是我的神,跟我的心同在,我的目光永远跟随你,我的心里永远有你”,她不仅是这样写的,也是这样做的。
1944年5月1日,萧珊与巴金结为百年之好。当时巴金40岁,萧珊27岁,那时,“天是淡青色的,并无一片云彩,阳光像一双温柔的手,抚慰着树枝,让树叶泛起一层金色的亮光,麻雀在屋檐上轻轻叫着,苍鹰则在空中悠悠飞翔。杨柳出叶,校花初开,一切都充满着朝气,显示着希望……”经过8年的患难与共,岁月早已把他们的命运紧紧连在了一起,从此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后面并不漫长的岁月中,萧珊一直是巴金的依靠。文革开始后不久的一个晚上,当许多红卫兵小将冲进巴金家中想要伤害巴金时,萧珊鼓足勇气悄悄地跑去当地派出所求助,然而派出所也已被红卫兵占领,面对萧珊对丈夫的“包庇”,他们狠狠地给了她一记鞭子,那伤痕留在眼角久久不能消散。
惨无人道的“文革”,把巴金定为文学界的“黑老K”,并且将巴金与心爱的妻子生生分离。“文革”中,多少恩爱的夫妻为了各自保命而反目,然而,面对巴金的“问题”,萧珊从来都是不离不弃,她永远是巴金最忠实的读者和支持者!萧珊在长久的岁月折磨中患上了肠癌,即使是在病中,萧珊也时时牵挂巴金,她常常问他:“你的问题什么时候解决呢?”“我怕等不到那个时候啊!”“我不愿意丢开你,没有我,谁来照顾你啊!”萧珊的心,从认识“李先生”到永远地离开“李先生”,完完全全地被他占据,她完全忘记了自身的痛楚,甘愿为他付出一切。对于巴金而言,又何尝不是如此?萧珊跟着他受苦,对他来说比自己受苦更令他疼痛,对永远离开的爱人的思念,时常使他在梦中流泪而醒,他在爱的炼狱里受着失去所爱的折磨,一受就是三十几年!
萧珊过世后,巴金一直向往着与萧珊在另一个世界相会,他在《病中集》中写道:“想到死亡,我并不害怕,我只能满怀着留恋的感情”,“等我永远闭上眼睛,就把我的骨灰同她的掺和在一起。”
如此简单却又如此丰富的情感经历!正因为彼此的专一,使我们看到了一个极富人格魅力的巴金:爱祖国,爱人民,爱他的妻儿与朋友,每一份感情都真挚而深沉,这种爱渗透在他的作品中,传播给他的读者,为人间添了多少光明!
共 5099 字 2 页 转到页 【编者按】《从炼狱里走出的天使》这是一篇深情的散文,作者将现代中国最伟大的作家巴金比喻为从炼狱里走出的天使,这位饱受苦难的老人以自己的坚强信念,书写人生,书写社会,岁月蹉跎,巴金以他的一生坎坷曲折而永不失求真之心的经历。让我们深信,不管是对于亲人还是后代读者,他都是一个真正的天使,一个从炼狱里走出的天使。巴金的一生,是写作的一生,也是巴金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炼狱中度过,但他没有沉沦,最后终于走向天堂,得以彻底解放。他的少年,他的青年,他的中年和老年,无不渗透着他的人格魅力,他的爱,都在每篇作品里,闪烁着他思想的光辉。他的文字描写着冷峻深刻和对人生的思考。正如作者所写:“如此简单却又如此丰富的情感经历!正因为彼此的专一,使我们看到了一个极富人格魅力的巴金:爱祖国,爱人民,爱他的妻儿与朋友,每一份感情都真挚而深沉,这种爱渗透在他的作品中,传播给他的读者,为人间添了多少光明!”作者深入描写巴金,从作品里剖析巴金的一生,岁月沉淀了人生,巴金的作品沉淀了人生的沧桑。令人感动!爱是温暖的,作者的笔墨深情、细腻,如此透彻的了解巴金,书写巴金,让读者们对作家巴金的了解更加深刻!岁月如水,巴金永远会铭刻在人们的心中。散文情节刻画细腻、生动。人物描 实、形象,读完令人深思。欣赏佳作!倾情。【:永远红梅】【江山部·精品推荐F】
1楼文友: 1 :2 :18 感谢作者赐稿流年,祝作者写出更多佳作,节日快乐!
2楼文友: 16:2 :17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 逝水流年 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您赐稿流年,祝创作愉快 !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心肌缺血型冠心病
为什么会得冠心病呢
冠心病的临床特点
弥勒灯盏花药业发展小孩老是流鼻血
生物谷灯盏生脉胶囊用法用量
上一篇:文缘桂花雨散文
上一篇:王蒙文学生涯六十年展览举办
- [经典语句]德转:外援利马、王华鹏等四名球员加盟重庆两江体育
- [经典语句]投资者提问:中登公司每月10日20日30日都会下发前100名股东逐一给到公...
- [经典语句](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连续迈上新台阶,我国外贸十年交出可圈可点答卷
- [经典语句]7月6日上市公司上午公告速递
- [经典语句]熬猪油,别只知道加盐,多加3样少放2样,猪油雪白浓香,1年确
- [经典语句]丹阳限招120人,政策扶持,不限专业,在岗工作也可正常跟进,6月15日报名年末!
- [经典语句]天德钰快充协议芯片产品线成熟 能够满足客户多种不同需求
- [经典语句]猕猴桃催熟,需要放几天?果农教你3招,最快1天就能吃,硬质糯香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