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一任单车放倒体系
文章来源:丹阳文学网 | 2020-03-19
一九六四年,我在山口茶校读书。山口茶校是县商业局办的一所半工半读的中等专业学校,培养茶业专门人才,主要专业是茶树栽培和茶叶初制。
我们学校依傍的茶厂主要生产红茶,萎凋、揉捻、发酵、烘干都是机械化操作;同时也生产少量绿茶。红茶的品牌叫《越毛红》,远销海外,椐说在伦敦茶叶市场很有声誉。绿茶没取名,只在一些领导干部和茶叶专业人员内部销售,反映倒很不错。这是应当的,因为我们青叶来源是东溪公社,东溪地处会稽山的西南麓,山高气寒,云雾笼罩,有优质茶生长的地理条件。
我们的专业老师叫张善继,他祖藉广东,在印尼长大,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时任茶厂的一级技术员。据说他原来是工程师,因为划上了右派,降了级;后来虽然右派帽子摘去,但职务没有更正。
我们的试验园地很大,每个小组有很长的几畦。深翻,上基肥,再松土,栽上茶苗。茶苗是省茶业公司提供的,是当时比较优秀的《日本大白茶》。
由于茶苗太少,不能栽满园地,张老师叫我们自己去寻茶苗,把它栽满。
山口村的北面有一座山,叫上坞山,山顶上有一个十几户人家的小村,叫“上坞山屯”,村中有一个山民,叫赵焕美,因他生肖属猪,所以大家都叫他阿猪;我则叫他阿猪伯。他是我家的常客,下山来卖柴、卖山货、采购日用品,总在我家落脚,吃饭。他也不时送我们一些山货,比如冬菇,冬笋,山梨,香榧之类,每年还要送我们一包茶叶,是屋前屋后的山坡上采摘的野茶炒制的。对于这野茶,我父亲饮后曾赞不绝口,说这真是极品的茶叶。
我和几个同组的同学爬上了上坞山屯,企图引种这极品的茶叶。阿猪伯以山民特有的热情招待我们,并领我们去山坡上掘茶。
一看这种茶树,我们大失所望,这是名符其实的野茶,一株株,一丛丛,一簇簇,生长在柴丛旁,岩石边,荒草中。枝老叶黄,叶生对夹状,这是退化的茶园中那些严重营养不良的茶树才有的形态。
但既来了,也不好空手而归,在阿猪伯的帮助下,掘了二三十株,回校园种下。那萎靡,枯黄,老气的样子像山村中从不见世面的蓬头垢面的黄毛女孩,常被其他同学所讪笑。
那知几个月后,这些萎顿的野茶却突发了生机,老枝老叶退换变绿,嫩芽嫩枝茁壮生出,整株茶树生气勃勃,整畦茶丛郁郁葱葱,像变戏法似的,黄毛丫头忽而变成了绝代仙姝。
张老师也大为惊奇,亲自同我们到上坞山顶调查。据阿猪伯讲,这些野茶是他的祖父从馒头山屯移植来的,原来是一片很好的茶园,后来茶叶也不大好卖钱,自己也吃不了那么多,因此懒得管理,逐渐变成了野茶。
馒头山屯我是知道的,又叫渚坞山屯,紧傍着秦望山,在乐山公社境内,我有一个初中同学也住该村。
于是张老师和我们几个又涉水爬山,上了渚坞山屯。果然,那里的山坡上也有许多类似的野茶,一位教师模样的老者告诉了我们此茶的来历。
原来据传说,当年秦始皇东巡会稽,登上后来命名的秦望山,东望大海,刻石勒铭。当地渚坞山的山民献上自制的清茶,秦始皇和李斯等一干大臣饮后都觉得此茶清香厚重,余味无穷,无不交口称赞。会稽郡首于是命令当地山民,每年精制若干进贡。
称为“剧秦”的秦朝很快灭亡,,后来又战乱不断,汉初又是“无为而治”,因此这精品的茶叶再也没有上朝,重又回到了民间。此后岁月茫茫,红尘滚滚,野花丛草淹没了一切。
张老师很是兴奋,报告了茶厂张厂长,张厂长也很重视,派专人帮我们护理,松土、除草、除虫、浇水、施肥,无不最科学合理地进行。
第二年清明,我们的野茶采摘了二十多斤青叶,那乌嫩肥厚的茶芽看看也使人欢喜。
张老师亲自监督,杀青、揉捻、整形,抄干,每道工序无不小心翼翼地进行,制成了六斤多干茶。根据传统的观感,我们的外形不是眉茶,也不是旗枪,而是珠茶,小小的,圆圆的,像灰绿色的珠子,放进茶杯滴溜溜地转响。
张老师把这野茶命名为《越妮》。
省茶叶公司的总工程师袁枚来茶厂视察,他和张老师是老同事,无话不谈。张老师用《越妮》招待他。袁老一闻香气就感到诧异,问道:“这香气古怪,这是什么茶?”然后他品了几口,大赞道:“这是神品茶呀,馨香而不妖异,醇厚而不滞纳,空谷临风,清雅脱俗,真是好茶呀!”
当张老师把这茶的来龙去脉告诉他,袁老又称赞道:“《越妮》?唔,这名字也取得好,越地少女,不施脂粉,天生丽质,清幽可爱,好好,应当加快培植,扩大种植。”
袁老临走带了一些《越妮》的样品去参加东南亚茶叶博览会,回来大喜若狂,各国专家都看好这只茶叶,纷纷要求订购。袁老只好告诉他们,这只茶还在试种阶段。最后只在口头订了意向。
这一年张老师和张厂长是忙的,组织了许多人去山上掘取这只野茶,扦插育苗,不但我们的试验园里种满,而且茶厂的协作生产基地的几个大队也都种上了优质茶《越妮》。
张老师高兴地说道:“小余啊,你们立了功。这只茶叶可以为国家赚取许多外汇呢。”
又一年后,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张老师以“反动学术权威”的罪名被反复批斗,最后身体垮了,被押送回家,不久死去。张厂长也以“走资派”的罪名被批斗,也斗得不亦乐乎。
茶校的同学也停课闹革命,或外出串联,或出门打架,大字报满天飞,大辩论声声吼,忙得一天星斗。
茶园当然再也没人光顾,《越妮》重又蓬头垢面,一天比一天更深地没入荒草中。
茶厂协作基地的几个大队后来把《绿妮》从荒草丛中拯救出来,重新培植,制成旗枪,取名《龙井》,上市么喝,倒也取得不小的成果。只是张老师当年的预期是无法实现了。
张厂长也早已作古,只有我们几个当年的同学,谈到此事时,还禁不住一声叹息。
2010年9月
共 2180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作者把野茶《越妮》描述得细腻生动,栩栩如生。同时,阅读《越妮》也让读者轻松的学到了知识,并且更加了解作者。谢谢作者这篇《越妮》。问好作者!【编辑:小懿】
1 楼 文友: 2012-11-25 11:24:17 好听,谢谢余老师的故事卒中的最严重危害昆明中医癫痫病医院老人筋骨疼痛什么原因造成的
更年期怎么调理比较好治疗儿童止咳药
妇科千金片功效
上一篇:新华社上海5月21日电题体系
上一篇:浅唱体系
- [经典语句]德转:外援利马、王华鹏等四名球员加盟重庆两江体育
- [经典语句]投资者提问:中登公司每月10日20日30日都会下发前100名股东逐一给到公...
- [经典语句](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连续迈上新台阶,我国外贸十年交出可圈可点答卷
- [经典语句]7月6日上市公司上午公告速递
- [经典语句]熬猪油,别只知道加盐,多加3样少放2样,猪油雪白浓香,1年确
- [经典语句]丹阳限招120人,政策扶持,不限专业,在岗工作也可正常跟进,6月15日报名年末!
- [经典语句]天德钰快充协议芯片产品线成熟 能够满足客户多种不同需求
- [经典语句]猕猴桃催熟,需要放几天?果农教你3招,最快1天就能吃,硬质糯香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