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评刊

文章来源:丹阳文学网  |  2020-02-17

新华评刊:看《文学界》2012年1月号上旬刊 http://www.frguo.com/ 2012-02-2 新华副刊 立民

湖南省作家协会的《文学界》上旬刊一直分为两个部分,专辑部分和原创部分。《文学界》的专辑,一直颇有看点,多是给值得专题研究的作家做专辑,内容包括:作家近照、近作、评论、创作年表等。《文学界》做的专辑,是可以当资料保存的,具有一定的档案价值。《文学界》的原创部分包括:《头条》《小说》《国际文坛》《散文》《诗歌》等栏目,杂志主要的篇幅留给的是小说。国内国际兼顾,名家新秀兼容,力推新人。杂志的整体布局体现了杂志的“杂”与“专”对立统一,也体现文学的史料性和创作的动态性之紧密结合。可以说,这是一份值得一看,值得存阅的文学期刊。

本期专辑做的是王蒙的专辑。王蒙,中国当代文学绕不开的作家和话题。王蒙先生近年很少发表小说,但王蒙的意义除了在文学领域谈论时绕不开,至少还应包括文化和思想领域。在这些领域的坐标上,都留有王蒙身影。于是,王蒙的专辑是不好做的,关于王蒙,可以辑录的内容太多,难取舍。这期王蒙专辑,最大的特点是“新鲜”和“可靠”,做到了这两点,其实这期专辑也就有了“读点”,值得一看,令人期待拥有。专辑的头条是王蒙2011年10月17日在毛泽东文学院的演讲内容,题目是《文学的悖论》。有机会在现场聆听王蒙演讲固然很幸运,不能去现场,通过录音整理稿来“聆听”,也是不错的享受,这里面有王蒙近期思考的表达。专辑中选录的一篇小说《岑寂的花园》,最初刊载是在2009年第1期《收获》,这也是王蒙先生的小说近作之一,发表后被众多文学选刊转载过。《文学的悖论》《岑寂的花园》体现的是“新鲜”二字,呈现的是王蒙先生近况之一斑。专辑中的《众说纷纭话王蒙》刊载了从作家( 、张炜、周大新、张宇),到学者(北大教授严家炎、香港评论家黄维晖),最后到学生(海大中文系郭静、王大鹏)对王蒙的看法,是注重代表性、可靠性的;访谈《寻求政治与情感之间的“最大公约数”》辑录王蒙面对各路记者,回答他本人辞职、阅读、写作以及对郭敬明、韩寒的看法等,这些或睿智或幽默的答记者问,记者与王蒙面对面,问答之间间不容发,不容现场准备,是真实且最见性情的。尤其王蒙的太太——崔方蕤老师的一篇《我的先生王蒙:乐观得不可救药》,里面写到王蒙名字的由来、读音等,是很可靠的资料。王蒙的“蒙”到底是应该读“萌”,还是读“猛”?读罢崔方蕤老师的文章,答案会是确切的,来龙去脉很清晰。

本期原创部分刊发的国内原创小说有:崔曼莉的《房间》、赵命可的《天凉了》、王晓燕的《仪式》、吕铮的《案结事了》、李唐的《荒原》、李彦周的《暗流》、刘丽朵的《浅水龟》、叶清河的《德庆的遗言》、胡炎的《弦》。这期刊发的多是年轻作家的作品,其中最年轻的估计是“90后”李唐。几乎把小说的全部页码留给青年作家,这已经是本期的一大看点。《房间》《浅水龟》《仪式》《荒原》《暗流》等几篇,几乎是由细节构成,在场感、即时感十分强烈,这几篇小说的质感是结实的,文字编织细腻、绵密。近些年来,不少作家和学者在谈“小说不是故事”的类似告诫,这几篇小说可以成为“小说不是故事”的例证。笔者以为,这几篇中尤为出色的是崔曼莉的《房间》和刘丽朵的《浅水龟》。和这两篇小说相比,《仪式》的文字显得粘腻,《荒原》的意绪未能完全打开也未及收拢,《暗流》传达的意味还不够丰厚而稍显扁平。

《房间》写的是一个残疾女孩的成长,她的成长一直在一个大约十二平方的房间里面。坚持自学十几年,使她从十几岁残疾后的孤独感,一无是处感中走出来,到二十几岁成名于网络,成为大众臆想中的“张海迪式”的身残志坚、品德高尚的人。这个一直躺在床上的女孩,她身体残疾但心理是正常的。有正常的爱欲,对友情、亲情、爱情有需要;和正常人一样她也会自私、嫉妒、羞耻,也有心理阴暗的一面,甚至利用人们的同情心。当她渴望爱情的时候,背叛了十几年的友谊。而她一直靠网络生活在人们的世界里,这有点像外国电影《替身》里面所描绘的。事实上,她一直生活在虚拟的真实中,人们看到的她不一定是真实的她,她看见的也不一定是真实的他人。一切皆如她自己起伏不定、犹疑的心像。她曾怀疑和背弃友谊,而她渴望的爱情根本没有到来,她被几个男孩利用,成为他们骗财的道具。崔曼莉成名于网络,这篇作品中或多或少表达了她对网络的某些体悟,网络与现实水 融,但现实还是现实。同时,这篇小说还告诉我们,网络作家的作品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缺乏深度、缺乏生活。崔曼莉在这篇小说中,将人在特定境遇下的坚韧、善良、虚假、残忍和缺陷逐一放大,展示得淋漓尽致。那么,人是在什么样的状下长大的呢?正是在爱与伤害,真与幻的交替中长大。

《浅水龟》是一篇写房子和车子的小说,构思精巧,举重若轻。房子,小说中的房子,也就是一处叫“浅水公馆”里面的房子,这就是题目中的“浅水”;“龟”,也就是车子,也就是堵在路上的车子,车子堵在路上,也就成了“浅水龟”。这篇小说意在反讽,表达得极其生活化,会意则需要用理解诗的方式来会意,这才能理解小说为什么叫“浅水龟”。读来颇具喜感也囧——倘若你想到了地产广告不顾实情,玩弄文字游戏一味挑逗客户的购买欲;倘若你想到了车子大堵,人们却一哄而上看车、买车。这是一篇关照现实生活的小说,带有调侃性质和试图为某种现象命名的写作野心。此外的几篇小说《德庆的遗言》《案结事了》《天凉了》《弦》也都各有所长,尤其《德庆的遗言》算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小说,从文本中可以看出作家长期训练积蓄的文字经验,表达婉曲,情节安排严丝合缝,现实的惨烈在小说中的呈现可以称“惊心”。

本期《国际文坛》栏目刊载的是村上春树的短篇小说《进攻动物园》和《另一种死法》,这两篇小说还是第一次被翻译成中文刊载在杂志上。我们不难判断,《国际文坛》栏目的资讯价值和窗口意义是比较强的,这个栏目绝对不是“凑份子”,而是要给读者以惊喜和收获。《进攻动物园》问世已经快二十年了,至今我们才看见译作,当然,我们也极其希望《文学界》的《国际文坛》栏目能译介国外名家的新近佳作,这样就更是一流的“原创”窗口了。

《散文》栏目所刊载的育邦的《年轻的巨人,波浪上的泡沫》(三则)、唐朝的《与屠格涅夫的对话》、存朴的《旧时光》,前二者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上,与作家进行对话,后者在书卷与个人境遇的切合点生发,三位作家的随笔书香满纸,温文尔雅。《诗歌》栏目的作者李以亮和吕约都是我喜欢的诗人,记得好像是一个曾教书一个在编报纸,都是学养佳的知识分子。我更喜欢这期中的吕约诗作。李以亮写过很好的作品,他更是出色的诗歌译者和选编者(《汉诗》编者),但这组《非常爱》不是他的最好作品。女诗人吕约组诗里边的《纸的另一面》,强烈的节奏感,力量的一次次递增是令人颤抖的。全诗如下:“纸的这一面/记下了爆炸,只有爆炸/灰烬在纸的另一面//纸的这一面/记下了灰烬,只有灰烬/风在纸的另一面//纸的这一面/是一个个问号,只有问号//纸的另一面/也没有写下答案//将纸举起来,对着光/从另一面看/每一个字都是反的/这一面成了另一面//纸的另一面/银幕的另一面/刀子的另一面/人的/另一面//这一面/和另一面/隔着一堵墙壁/唱歌给对方听/”。

|四川中医牛皮癣医院
上饶治疗妇科费用
玉林妇科专科医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