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扁走不出凯道陈水扁根本不会怕维权
文章来源:丹阳文学网 | 2020-10-27
倒扁走不出凯道,陈水扁根本不会怕
轰!超重低音喇叭在凯达格兰大道上,奏起了行动的号角。
《命运交响曲》声声催促着、交错汹涌的红潮穿过台北大街小巷、一对对父母带着他们的儿女要在大街上“礼义廉耻”这堂课、守在家中相夫教子的妈妈们丢下手中的抹布、自发的中产阶级走出了冷气房、连高中生也放下繁重的课业要发声……。
几十万焦切想要捍卫社会基本价值、对贪腐者不满、对是非颠倒感到愤怒的人心,因施明德的号召而火红,狂风骤雨浇不息怒火,艳阳酷热击不倒决心,滚滚红潮中,人民的力量,有可能开创出台湾的新命运吗?
风雨中,“九九运动”的人群,让世人看到了反贪腐倒扁运动的“爆发力”,没有游览车、没有大规模团体动员、没有明显的脱序与暴力激情,更不是所谓“深蓝”的眷村老伯伯当主力。凯道红潮的脸谱是,合家出动的小家庭、三十五岁到五十五岁的社会中坚成员、脸色就又买了一部iphone送给她。当她看到icloud帮她找回了通信录和应用之后坚毅的妈妈们、温婉守礼的淑女群……这些脸孔,和过往所有大规模政治活动截然不同,很明显地呈现出,这是中产阶级主动而自发之力量。
雨水、烈日交织中,九月十一日,虽然没有发生艺人高凌风鼓吹的“台湾九一一,反扁大罢工”,但上班族“跷班”相挺、退休族补位壮声势,红潮,并没有因为上班日而退潮,反贪腐运动的“续航力”依然惊人,滚滚红潮依旧袭卷凯道广场上。
这些,并不够!
红潮不扩散,阿扁不下台
人民想要展现力量,不能仅仅有“爆发力”与“续航力”,如果没有更巨大的“感染力”与“扩散力”,让更多阶层的人感染到、让力量扩散到更多地方去,祇是在首都的人群集结,当权者根本不会真正“怕”,他可以躲到乡间去,他可以回到自己的支持群中寻“温暖”,社会运动终究祇会不了了之。
确切的说,凯道红潮若没办法感染更多人群,没有办法让各乡各镇、各村各里都产生丰沛“红潮”,“九九运动”将注定祇能和当权派形成僵局而已。
打不开僵局,结局已可预料:陈水扁依然不会下台,民进党内也不可能产生所谓的“高华德”、国民党党主席马英九鼓吹的“二次罢免”,更根本不可能会发生。因执政党的政治人物和民代们,依然没有感受到自己选区里的选民“直接”的压力,六月二十七日的“罢扁案”,表决时,所有执政党“立委”被“绑架”不投票的结构依然不会变。既然不可能有“高华德”,面对凯道上的怒吼,陈水扁顶多就是脸上更无光,不会因此下台。
愤怒不义愤,能量不足够
僵局却并非全然不可能被突破,波浪涛天,遍地开花,并非全然就没有机会。包含民进党自己公布的各种不同的民调,都显示了同样的倾向:持续有六成以上的人赞成陈水扁该辞职下台,四成的人支持施明德发动的“倒扁”活动,但表态一定会去参加静坐活动的,却一直都不超过5%。
这是清楚的社会讯息:台湾确实有许多人受不了陈水扁贫乏的执政绩效和恶德的贪腐作法,他们的态度却是:“真希望有‘别人’去把阿扁拉下来!”换句话说,大多数的人群是“愤怒有余,义愤不足”。
会主动上街的人,和留在家里说“你们去搞吧!”的人,最大的差异,就是后者虽“愤怒”,但没“义愤”。“义愤填膺”的“义愤”是一个社会前进力量中非常重要的元素,“义愤”不祇是愤怒,“义愤”还有两项条件,第一:为与自己没有切身利益相关的原则愤怒;第二是:愤怒表现为改变的冲动,而不祇是私人的发泄行为。套来的话费我们是这样分的p>
凯道红潮中的人群,当然是因“义愤”而站出来,却还有近半数的“愤怒但不义愤”的人群。怎么样“感染”到这近半数的台湾人民?怎么样“扩散”义愤给都会中产阶级以外的人群?纔是“倒扁总部”更严苛的挑战。
罢工、罢市,这些讨论陆续出来,但祇有“愤怒无义愤”的台湾人民,未必愿意承受这样的代价,台湾也从没有真正造成政治力量动摇的工运经验过,“十月大罢工”的条件,短期间未必能成熟。
但台湾政治改革的历史中,却曾有“学运”改变僵局的光荣体验。
大学生不出,当权者不怕
任何社会中,大学生始终很独特:他们是未来的统治群,至少会是未来的中产阶级,所以他们很重要;但学生的身分,又让他们在当下,被视为是纯洁与理想的化身。因此,劳工运动、农民运动、中产阶级运动、原住民运动:::各种运动都会受到当权者和各种既得利益的压制,但任何政权和既得利益者,都不可能,更不敢压制学生运动,还记得“野百合”学运吗?当时,正是三月,学生课业不重,各地奋起,校园中普遍燃“野火”,追寻“自由之爱”的学生大集结,不就是在最后阶段,发挥了推波助澜效果,终结了“万年国会”威权时代吗!
现在是九月,也正是刚开学,大学生课业最没有负担的时间,但从当前出现在凯道人潮的脸谱中,让人最讶异的是,三十岁以下的脸孔并不多。也就是说,大学生还没有参与在凯道红潮中。
这是不容忽视的警讯:倒扁总部的诉求和号召,显然并没有深入校园,和让大学生真正关心。连最具有正义感,最可能“义愤”的学生都无法动员起来,倒扁红潮又怎么可能真正达到遍地皆开花的效果?当权者当然不惧怕!
但从这几天现场的掌控来看,倒扁总部已经是个个人仰马翻了,所有的规划方案都是且战且走了,幸好是红潮人群理性且自制,让活动乱中有序。如果,倒扁运动还想要扩散,还想要推动学生站出来,目前的倒扁总部应该已经力有未逮了,矛盾的就在此,如果连学生都号召不出来,红潮能量想要扩散到全台湾,注定是登天之难。
与其坐而言,不如起而行
在此关卡,另一批人的角色,特别有其重要性。回顾从六二七“罢扁”表决失败后,倒扁的缺口仍能陆续被打开,除了施明德等“老绿”奋起外,“七一五宣言”的亲绿学者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们愿意站出来,才让“蓝、绿对决”的恶意扭曲,回到了是非价值的这条轴在线。
这批学者,当年,就是学运的领导者,现在,又多数栖身在学术殿堂中,走进校园可说是驾轻就熟。不然光是在各报“民意论坛”写文章鼓吹价值是非外,力量依然很有限。追求价值是非,“七一五学者”不祇“坐而言”,若能“起而行”,趁刚开学之便,组“民主价值宣讲团”进到各大学校园,将理念扩散给大学生,和大学生们对谈,大学生很可能因此兴起“以民主价值巩固台湾认同”的义愤感。
这样子,凯道红潮,才有机会“扩散”流进校园,“感染”到更多的大学生,当全台湾数百所大学校园的大操场,都遍地开红花,红潮淹全台,当权者的踞傲,才会感受到更大的压力。民进党的政治人物和民代,也才会感受到来自选区的“直接”压力,“高华德们”才可能真的会出现。
来源:台湾《新》周刊
小孩为什么会积食
非真菌性灰指甲
小孩子不爱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