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向小满未满勤更满随笔外一篇

文章来源:丹阳文学网  |  2019-10-27

摘要:人生,如麦粒。到了一定的时候可能功德是圆满了,但如果有空杯心态的人,也许才是开始的;当然,鸡踩着马地错过了大好节令也是有的,有的人错过了节令仰天长叹,有的人错过了节令则默默前行,不同的思维常常有不同的结果! 【小满未满勤更满】

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其含义是夏收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仔粒的饱满程度还有一定的增长空间。小满也是秋粮作物的栽种佳期,有农谚说“小满芝麻芒种谷,过了立夏种黍黍。”这就是说:小满收芝麻,芒种种稻谷,立夏后种玉米。

虽然24节气都重要,但小满节气却是一个承上启下,事关夏秋粮食丰收的关健节气。大凡勤劳的种田人都会说:“船到不等客,节气不饶人。”意思就是告诉大家:到了哪个节气,就要抓紧时间去做相应节气的农活。

宇宙万物,相似的东西太多。比如说植物有一个发芽,破土,成长,结籽,枯死的过程。人也是有一个受孕,出生,成长,事业,老死的过程。没有一个好的开头,是很难有一个好结果的。而有了好的开头,仍然需要后续的不断丰满。比如说,有的人地里面瓜大果甜,也许得益早期的苗壮土肥。有的人地里一派荒凉,也许是虽苗壮土肥,但后期的除草施肥工作没有跟上;有的人著作等身,也许是出生书香门弟。有的人目不识丁,也许曾出生读书人家,但成年后被酒色财气所废。这些,就是坊间的:“植物花开几样红,世间人人不相同。”

有经验的老农经常说:人误地一天,地误人一年;有智慧的教育家也常说:子不学,断机杼,幼不学,老何为?过去我家有个邻居老大爷,冬积肥,春播种,夏除草,秋收获,一年四季总像佗螺转个不停,地里总有忙不完的活计。特别是在小满前后,他更是马不停蹄。他告诉我:小满节令正是麦子有一定的饱满,但又还不能收割,也是水稻和玉米又急着要播种的时候。你耽误它三五天,它就耽误你三百六十五天。这个老大爷家年年满箱满柜,就是在上世纪的三年困难时期,他也没有饿过肚子。我曾有个邻居是个工程师,他早起床,勤读书,炼身体,晚睡觉,一天总有做不完的事。由于他争分夺秒地进行科研,我们厂的一项工程获得国家科技奖,他也因这项工程获得国家特殊奖励,现在90多岁了,还在精神抖擞,与时俱进。

“小满天天赶,人勤地不懒,节令不怠慢,秋后粮仓满。”这是那些年在农村时,一个邻居老农经常挂在嘴上的话;“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当悔读书迟。”也是进城读书后一个老师经常训导的话。

“小满十八天,青麦也成面。”这句谚语说明了小满节气后,麦子的饱满程度就一天一个样,十多天后就能收上晒场了。麦子是一种能积少成多,积小成大,临近收割都还生长的空杯心态的植物。

如果把“有容乃大”的成语用在小满后还在不断饱满壮实的麦子上,也许并不过份。如果把它的精神引入到我们的生活中,就能看到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人学历不高知识高,文凭不大本事大;有许多人头发白白不算老,牙齿稀稀心态好,仍然像年轻人一样对世界充满新奇和幻想。

其实,小满才是入夏后的第一个节气,真正是“逝者可追,来日方长”的一个节气。这个节气,从我们许多前辈人的身上也能看到它打下的烙印。金庸先生在86岁时,获得英国剑桥大学的哲学博士,又于201 年以89岁的高龄攻读完北京大学的中国古代文学博士。而201 年杨降先生在102岁生日时,还在感言自己在“人生的边缘”收获着更多的平静和智慧。感言“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其实,人的生命虽然是有限的,但只要有心,却永远都是“小满未满勤更满”。

【邂逅夏天】

春天,是生命的起点,是万象繁荣的开始。拥有春天的人,就会拥有生命的先机,拥有万象竞争的先手。从古到今的乡野村夫和文人墨客最爱的就是春天。乡野村夫们一到春天,就要不断地减衣服,甩开膀子大干农活;而文人墨客们一到春天,也要兴奋地泼墨提笔,调动全部艺术细胞来描绘春天的美丽。

但人间的事,不如意者常有八九,比如唐代诗人刘禹锡在一次春天遇到白居易时,就非常心酸地感叹:“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伤感的是一些漏水的舟,一些得病的树因各种原因不能跟上大众。刘禹锡是诗人,是大唐的官史,心里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他可以用口头,可以用诗文来表达。而我们的一些乡野村夫和没有话语权的人,遇到不顺心的事,既不会提笔,又不会讲话,只有哑巴吃黄莲,把苦水往肚子里咽。

在农业生产中,最错位的是栽秧不下雨,收稻雨绵绵。比如夏天到来时,本来是卯足了劲要在立夏前后栽秧点豆的,但偏偏赤日炎炎似火烧,秧干豆死田烤焦。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这是每一个老农在立夏前对农田的期盼。所以,只要春雷一响,老农们就要踏着积雪去割草积肥,去翻挖田地,去播种栽秧。但老天有时总是喜欢同老农们开玩笑。比如有的年份风调雨顺,让老农们笑得合不拢嘴,有的年份则是“立夏不下雨,犁耙干挂起”,让老农们哭笑不得。

夏天,许多地方赤日炎炎,就等着雨水来种庄稼,让庄稼在适时的节令里日新月异。如南宋诗人杨万里所说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但非常遗憾的是,在有的年份里,偏偏是有心栽花花不发。老农们盼星星盼月亮地盼着下雨种地,老天偏不下雨,偏偏要滞后20、 0天甚至更远。眼看着时间一天天的过去,节令一天天的过完,老农们确实是心如汤煮啊!种田人都知道:立夏抢节令,光阴贵如金;时误地一天,地误人一年!

误了节令是可惜的,但在云贵川三省又有一句农谚说:“立夏难插秧,种荞堆满仓。”因为这三省的许多地方都海拔高,气候凉。错过了栽水稻的节令,还能用荞子来弥补。荞子属于一年生草本植物,生育期短,极耐寒瘠,不需要很高的温度和日照,一年可多次播种多次收获。在云南的迪庆、丽江,四川的甘孜、凉山,贵州的六盘水等地,可不分季节种植和收获。

四川西昌有个“荞状元”说:过去一误了立夏节令,栽种的水稻就成了秕谷,大家只会指天骂地。后来我们脑筋转个弯,立夏节令不下雨,错过节令就种荞子。不种不知道,一种吓一跳,荞子虽然没有水稻丰收,但性价比高。特别是近几十年来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各种农产品都找到了适销路子。荞产品也以“苦荞茶”、“苦荞酒”等拳头产品不断打入国际市场,赢得了很好的市场和利润。

“荞状元”的话对人很有启示:过去错过了农时就面临着粮食减产和饿肚子,而现在则可以用种荞来补救。

在社会生活中,车(鸡)踩着马的事,常常让人哭笑不得。类似于“立夏不下雨,犁耙高挂起”的错过节令的事,是很难避免的。有的人从一出生就在黄莲水中浸泡,二十岁了还没有进学堂,四十岁了还无女人结婚,六十岁了还没有生儿子。

在纷纭繁杂的社会里,虽然好处谁也不能垄断,但坏处也不会全部降临到不幸的人头上。错过了人生最佳时机的人,如农作物错过了节令,它是让人非常惋惜的,但也是可以弥补的。

古人都劝导年轻人珍惜时光,勤奋劳作,但偏偏就有一部分人的夏天姗姗来迟。他们有如一个贪睡的老农,日出三杆了才邂逅太阳,没有经过春天却邂逅夏天,让人非常的遗憾。但醒得迟,起得快,也是非常可喜的。只要心存梦想,只要不自暴自弃,也将是可做大事和成有出息的人的。

有一本书叫《三字经》,里面有一段话很精辟:“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它是说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的苏洵,到了27岁才知道读书的重要,才发愤学习。

按道理说,苏洵是中国文人中错过节令最严重的人,但他知道错过节令了,需要百倍、千倍地奋发,所以成了唐宋八大家之一。

人生,童年学习少年立志,各个阶段都有其重点,错过了最佳的时机,有如农作物错过了节令,是很让人惋惜的。但如果邂逅了醒悟,就要象邂逅夏天一样,要么努力直追,要么转个弯子!

如是,才不至于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共 2979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这两篇随笔讲述了同一个道理:相应的节气要做相应的农活,如果错过了最佳栽种时节,那就换一个角度去补救,才不至于最后落得两手空空。很励志的两篇文章,在《小满未满勤更满》这篇文章中,作者摆事实,讲道理向读者讲述了要认真把握机会,认真做好该完成的一切。农民总是渴望遇到一个风调雨顺的年辰,才能在收获的季节五谷丰登。然而天有不测风雨,事情往往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在《邂逅夏天》这篇文章里,作者就讲述了如果你错过了相应的季节,千万不要自暴自弃,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去考虑问题,要么努力直追,要么转个弯子,一份耕耘,一分收获,前方总有一份属于你的收获在向你招手。这篇文章有内涵,有营养,文字洗练,层次清晰,是一篇值得大家细细品读的文章。【:锁心葬爱】

1楼文友: 22:18: 0 这是一篇很接地气的文章,读完后如喝了一杯清茶,沁人心脾口齿留香,我喜欢这样的文字。 五斗米,半生狂

2楼文友: 22:21:04 文章中我有个小小改动,也不知道合不合乎作者心意,还望不要多多包涵。 五斗米,半生狂

楼文友: 22:21:42 感谢作者赐稿正向,期待你更多的作品,祝创作愉快! 五斗米,半生狂

4楼文友: 11:18:02 谢谢葬爱了,你改得非常好,有画龙点晴之妙。今后继续发扬这种精神。特别是今后能对于整篇文章的不足部分直言批评,我是最高兴的。如果方便就加我,

肌束震颤的原因

肌束震颤

夏科病

热淋清颗粒厂家
全身骨关节炎的症状
尿酸高什么引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