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随迁子女进城后再留守
文章来源:丹阳文学网 | 2020-06-30
70岁的陆生连目前租住在广西南宁市万秀村,她每天都要去学校接11岁的外孙女小婕和8岁的外孙冠冠。姐弟俩的父母都不在南宁,外婆负责照料他们的生活。
小婕的妈妈农兰芳在里告诉,两个孩子曾长期在农村跟着奶奶生活,由于担心留守对成长不利,夫妻二人将孩子接到南宁,并安排他们入学读书。去年夫妻二人在老家建起一栋楼房,为了还债,今年春节后他们前往广东省惠州市打工,把孩子留在了南宁由外婆照料。 我们知道这样对孩子不好,可实在没有办法。
《瞭望》周刊近期在广东广州、广西南宁、河南郑州采访了解到,部分随迁子女进城读书后,由于父母工作不稳定,催生出新的城市 再留守 现象,有的孩子甚至独身一人在城市学习生活。
从 留守农村 到 留守城市
近年来,我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数量不断增长,教育部数据显示,2014年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已达1061.68万人。但是,进城务工人员工作常常处于不稳定状态,在照顾子女与获得收入之间往往难以做到平衡,于是催生出 再留守 现象。
本刊近期在郑州、南宁、广州采访了解到, 再留守 现象在这些城市都不同程度存在。
南宁市一位中学校长说,不少随迁子女的家长从事装修、卖菜、建筑等行业, 他们时常更换工作单位和工作地点,有的虽然在一个城市却由于工作地点距离学校远,没办法和孩子住一块;有的跟着公司项目走,需要不停更换城市;还有的为拿高工资甚至出了省。
在郑州,14岁的鑫鑫独自在城里读书已有三年时间。从幼儿园开始,鑫鑫被父母从老家河南省南阳市带到郑州读书,但从小学五年级开始,父母离开郑州市到附近的中牟县做生意。一家 午托部 就是鑫鑫的 家 。这里不但供应一日三餐,还有辅导老师帮助解决学习难题,目前这里住着20多个像鑫鑫一样的学生, 有的已经住了五六年了。
在郑州市第七十六中学了解到,该校共有 695名学生,其中随迁子女约 010人。学校曾对学生居住情况进行摸底,其中一个60多名学生的班级中,就有七八个为 再留守 学生。
在广州,海珠区康乐中学副校长唐仁说,康乐中学是一所农民工随迁子女集中的学校。上个学期,有名学生的家人均在外地,他独自生活了半年时间。
基本做到 应读尽读
得益于近年来政策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南宁市、郑州市、广州市随迁子女就学已基本实现 应读尽读 ,即凡达到入学要求的随迁子女,均可安排学校就读。
南宁市教育部门统计数据显示,近几年来接收的随迁子女人数逐步上升。2011年至2015年,全市公办学校义务教育阶段接收随迁子女的人数分别为9.9万人、11. 万人、12.6万人、1 .2万人、12.8万人。
在郑州市,2015年随迁子女在校生已达到27.8万人,市区随迁子女当年入学占全部入学人数的约40%。
目前一些城市主要采取 进城务工人员提出申请、教育部门批准分配 的就读模式。例如,南宁市先后出台多个政策文件,今年申请入学的家长只须持户口簿、流动人口居住证、住所证明和务工证明即可到居住地教育部门办理入学手续。教育部门则对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按照就近原则分配学校。 目前只要条件符合要求的申请者,我们都能安排就读。 南宁市教育局有关部门负责人说。
但是,南宁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由于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人数急剧增加,原来按常住人口规划的学校布局和办学规模难以适应新形势,教育资源接近饱和,公办学校接收压力大、教师编制和学校硬件配套跟不上情况突出。
郑州市第七十六中学副校长陈广融也告诉,随着进城务工人员数量增多,近几年来学校招生规模呈 爆发式增长 ,由五年前的每届8个班发展到现在的每届24个班。目前教师数量、教学设施均无法满足教学需要。
由于教育资源的稀缺性,一些城市采取 公办为主、民办为辅 方式解决随迁子女就学问题。采访了解到,随迁子女往往集中在条件相对较差的学校。
成长存在诸多隐忧
与农村留守儿童群体相似, 再留守 群体多为独居或由亲属代管,其生活虽然可以得到基本照料,但他们与城市学生在生活方式、文化习俗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一旦遇到学习和人际交往等问题,没有父母的指导,其安全感就会下降,其行为容易出现偏差,出现各种成长问题。
曾长期关注随迁子女群体生存状况的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教授谷生华说,这一群体的孩子在生活和学习方面相对较差,往往表现出心理自卑、不敢与人交往等行为特征,很难与城市学生融入一起。
采访了解到,与城市学生相比,随迁子女群体呈现两大明显特征:
一是学习成绩较差。南宁市第十七中学80%左右的学生为随迁子女。一位班主任说,整体来看,随迁子女群体的学习能力不强,尤其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等科目成绩较差。
二是性格、行为方式有偏差。近年来,随迁子女群体违法犯罪呈多发趋势。南宁市兴宁区检察院统计显示,2015年至今,辖区内随迁子女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占受案总数的62. %。
在老师眼中,正读七年级的 再留守 学生小峰已是一名问题少年,夜不归宿、逃课、K歌、打架是常干的事。他平时爱和几个小伙伴厮混,并且还交了女朋友, 前几天去逛街,看一个人不顺眼,我们就把他揍了一顿。 爷爷负责照看小峰,但却管不住他, 有时候想跟朋友玩,我就给爷爷打个说晚上不回去了,他拿我没办法。
郑州市第七十六中学政教处副主任宋俊美说, 再留守 孩子的成长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趋势:有些孩子身上的故事非常励志,他们坚强懂事、学习刻苦;也有一部分孩子脱离父母管教后,成为问题少年。
采访中发现,随迁子女群体大多生活在城中村、郊区,这种环境与城市生活具有一定的隔离性,使得他们难以真正融入城市。
城中村里人员庞杂,黑吧、游戏厅、K歌厅、按摩店就在孩子身边,进入叛逆期的孩子耳濡目染,容易沾染不良行为。一位 再留守 孩子的爸爸说, 前段时间女儿告诉我有人在她上学路上拦她讲话,虽然我一再叮嘱她千万不要搭理陌生人,但还是很担心孩子的安全。
此外,与城市家庭相比,随迁子女家庭在经济水平、文化程度和教育手段等方面均处弱势,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到子女的成长。
陈广融说,这些学生的父母大多为出租车司机、摊贩、装修工,他们早出晚归,与孩子之间缺乏交流,家庭教育跟城市相比存在不小差距。曾有学生向老师反映,自己对吹葫芦丝感兴趣,提出要买一只葫芦丝,结果家长说家里有笛子了不给买。
南宁市第十七中学一位随迁子女家长甘华仙说,正读小学的儿子学习成绩都一般,于是报了个补习班,数学成绩由80多分提高到90多分,但每月 00多块的补习费太贵,只给孩子补了一个月。
莫让随迁子女与城市 脱节
有专家指出,随迁子女家庭聚居地易结成 内卷 的、难以突破的强关系,甚至可能形成偏离城市社区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成为一个游离于城市社区之外的 边缘群体 。
中华现代医学会副会长、广西医科大学心理学教授王翔南等专家认为,家庭教育会产生代际效应,如果随迁子女仅靠家长管教,其性格特征和行为方式往往出现偏差,最终受影响的不仅是一个家庭,而是整个城市环境。
有关人士建议,要采取多种措施促进随迁子女家庭融入城市。
首先,教育上实现 同城待遇 。逐步打破当前随迁子女读差学校、城市学生读好学校的局面,要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分配方案,让随迁子女平等享受教育权利,真正实现 城乡一体、同城待遇 。
近年来,我国已不断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境况得到明显改善。广州市康乐中学95%以上的学生为随迁子女,副校长唐仁介绍,广州市对每个农民工子女的义务教育补贴(中学)标准为每学期每人1200元,仅此一项,每年对康乐中学的投入就超过200万元。
在城市就读却不能在城市升学曾是随迁子女面临的 瓶颈 ,目前多地正尝试破除难题。广东省教育考试院日前宣布全面放开异地高考,只要满足 父母拥有合法稳定的职业、合法稳定的居所;父母在广东拥有 年的社保、居住证,子女有在广东就读的 年高中学籍 条件,就可在广东参加异地高考,不再限定只有中职学生可以参加,也不再限定只能报考高职院校。
其次,打破生活环境的独立性。加大对进城务工人员住房保障支持力度,打破农民工家庭在城乡结合部聚居的格局,为他们融入城市创造条件。
三是强化社区教育。充分依托社区、义工组织,通过多种方式对随迁子女家庭开展培训,让家长以言传身教方式影响子女,让随迁子女以积极的心态、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卫生习惯融入城市。
王翔南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张旭东等人认为, 再留守 现象凸显了随迁子女群体面临的困扰,对此应高度重视。应尽快摸清这一群体的底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化父母的法定监护,消除孩子监管 真空 ,并通过家访、结对子等方式消除孩子成长问题。(吴小康 双瑞 吴涛)
积食男人尿频小孩子健脾胃食疗方法上一篇:台灯的种类介绍及价格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