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年老的一天体系
文章来源:丹阳文学网 | 2020-03-25
摘要:每个人都囿在世界设定的局限里,仿佛是无形的监狱。我们的肉身永远无法走出这没有出口的地牢。唯有内心的不断修炼与自持才能获得精神上的救赎,找寻到尘世的上帝之国。 堂吉诃德,一个在世人心中举止疯癫,有伤大雅的形象,其迥异的性格和特立独行的生活作风,都是人们暗暗鄙视和嘲讽的同时也无时不刻将他作为饭后谈资的消遣。
作品至始至终都呈现出明显的幽默喜剧性形式,无论是言语措辞还是故事情节。对于长期处在平淡乏味环境中的人们,主人公光怪陆离的生活犹如一个活跃的变数,使一个死水般的世界顿时迎来壮阔的波澜。阅读完整本书,内心感觉到的,不是乐趣中的喜感,而是对这个世界上的绝大多数人怀着一种深深的悲哀以及同情。
主人公所执著的骑士精神,其实并不仅仅是一种英勇神武的形象,它更代表着精神上的自由,精神上的流浪与漂泊,也是一种义无反顾坚持到底,至死不渝的勇敢坚持。在生活中,这种人很少,屈指可数,值得庆幸的是,不管世俗持有多大的偏见,即使全世界都站在他们的对立面,他们依旧坚持内心,坚持自我,《海上钢琴师》中的1990,他不是无法离开那艘船,而是他无法丢弃那个精神家园,所以他选择与那艘船一同沉没于大海深处;《周渔的火车》中的周渔,她一直寻找的是灵魂与精神的出路,如此一来,现实生活的种种与生死都退到次要的位置上。他们所追求的正是对他们而言最有意义的,如果这些都不附存在,那么死又何以足惜。这是泛泛之辈无法企及的精神境界,宁为破碎在精神世界,不愿保全于现实生活中。而人们所嘲笑的,所鄙视的,所不能理解的,恰恰是从未存在过的,是人们自身一辈子都无法得到的东西。
朋友告诉我,她什么都不怕,就怕自己会变得越来越现实。
时间让我们慢慢长大,同时也很可怖,它的可怕性就在于它也许会让我们变成自己曾经很鄙视很看不起的人,最悲哀的结局就是精神死去,成为生活的俘虏。
在到处充满诱惑和喧嚣的世界,许多人早已忘了生命的本质,整天忙忙碌碌却只是碌碌无为,在不知不觉中匆匆地走完这潦草而踉跄的人生。也许,生活只是一座隐形的地牢,每个人都被幽禁其中,从未走出过,也无法走出。这是我们的无可奈何,而比无奈更可悲的却是,人们会慢慢的习惯把现实当成一切,以为失去这些就会一无所有。
三毛说:自由,在我的解释里,就是精神的文明。
自由,一直都认为它是最奢侈最宝贵的东西。那是另一个自己从未放弃过的向往和憧憬。很多时候,都在竭力地让灵魂保持着与时光平行的步调,这样我才能更好地看清自己,与肉身之中的灵魂进行审视和默默相对。美国诗人惠特曼曾说:站在世界的屋顶,喊出我们野性的咆哮。其实这个世界很多世界都不存在什么对与错,不存在所谓的标准,不存在繁文缛节里的条条框框,只是这些只有形式而缺少内容的东西到处充斥在每个角落,所以人们会轻易地把这些奉为真理,奉为不可逾越不可触犯的标准。
人总是渴望被认同,以为当所有人都持有同样的想法,持有同样的方向,遵循同样的标准时,这个世界便大同了。如果这个世界的人不再是独一无二,那么只能证明人们站在了光明的对面,走向末路那端。
每个人都囿在世界设定的局限里,仿佛是无形的监狱。我们的肉身永远无法走出这没有出口的地牢。唯有内心的不断修炼与自持才能获得精神上的救赎,找寻到尘世的上帝之国。
共 1255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坚持内心、坚持自我的人,表相通常是怪异荒诞,却因为他们与世界、与人间的拒绝“大同”,而拥有“大同”人们无法体味的精神富足。谁是谁精神的救赎者?唯有自己。作者由一个艺术创作的人物探入现实境况,所探讨的“精神上的救赎”令人驻足思虑。——累了请抽支烟
1 楼 文友: 2012-0 -12 2 :55:04 经典作品,精到解读。
问好作者。 漠视三千
2 楼 文友: 2012-0 -1 11:0 :41 自由之光。药惊叹于作者 切点 之准。如果能贴近原作、贴近生活做一些拓展,无疑会提升作品的深度和力度。 细节细微处,自成词话。
回复2 楼 文友: 2012-0 -1 18:5 :0 写作过程中,像是一遍遍拷问自己。
写着写着,思想更是剧烈与磅礴,一步步把自己逼向深渊。
这个时候,我停了笔,走到户外,坐在草坪上,仰望星空。
这是我在写作中常常会出现的困惑,原来写作也会让人变得沉重,甚至怀疑自己,不断的审视自己。
所以反而会强迫自己把生活过成清风云淡的样子。看着自己所写的文字,再看看自己所处的这个世界,瞬间便觉得所有都毫无意义,身心俱疲。
只是突然想说一些关于自己此刻心情的话,希望别介意。
楼 文友: 2012-09-15 00:19:11 作品升华了你我的心灵,藉着感悟我们书写抒怀,再升华这个作品本身。南京邦德医院在线咨询他达拉非片有几种规格跌打损伤多吃什么食物
儿童及成人均可使用的鼻喷雾剂小孩脾虚的症状
经期延长吃什么药物
上一篇:有什么用幸运造句的句子呢体系
上一篇:br早就听说了平庸之恶这个词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