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这是朱自清的名言体系
文章来源:丹阳文学网 | 2020-03-14
摘要:“……我认得你……昨天……在公交站台……”昨天?公交站台?他脑中电光火石地闪过。得手了!他挤出上车的人群,迎面遇上一老头,张嘴似乎要喊。他急了,甩过去一个凶狠的眼神,慌乱地把口袋突出一个形状,似乎是一把匕首的模样,其实只是一把钥匙。
他自己也没弄明白,怎么鬼使神差来了这个菜场。
那其实算不上是个菜场,只是几个乡下老头老太聚在一块卖些自家地里富余的蔬菜。
他并不想买素菜。很多天没有沾荤腥了,他想去切几两肉,晚上炒个肉丝什么的。
他是被那一堆黑疙瘩勾住脚步的。
那是一堆河蚌。
打小他就随父亲下河摸蚌,偶尔烧回蚌肉改善伙食,大多蚌肉换了油盐钱。父亲烧的蚌肉让他垂涎三尺。
他决定不去买肉丝了,就买些蚌肉。这也是肉,不是么。
让他改主意的还有“黑疙瘩”旁那个黑疙瘩一样的老头。第一眼时,他还以为是父亲站在那。分不清颜色的脏棉袄,一个耳朵已经垂下来的雷锋帽,一双破旧的胶鞋满是泥污。缩着脖,笼着手,竭力想要躲避早春料峭的寒风,却只能徒劳地轻轻跺着脚取暖。
“这蚌多少钱一斤?”他上前问道。
半天没回应。
他不解地抬起头。
一双昏浊的老眼死死地盯着他,盯得他心里有些发毛。
“喂!这河蚌多少钱一斤?”他没好气地追问一句。这老头怎么回事?
“一块二。”瓮声瓮气的声音,似乎有些不情愿。
他再次扫了老头一眼。那糊有眼屎的眼睛里射出的目光有些许惊惧与戒备。这老头莫不是神经有问题?
“我买十……六斤吧。”他也不讲价。想着口袋里的钱不知能支撑几时,不由把数字往下降了降。六斤带壳的河蚌,宰杀烧煮后估计也就一小碗的量。
也只能这样了,不知什么时候才能找到工作。他在心里叹了口气。
老头坐到一个小木凳子上开始挑拣河蚌,那双苍老的手满是冻裂的口子,那么像父亲的手。
看来老头是个实在人,倒也不特地挑些次的,秤杆也是挑得高高的,不曾有小动作,这些都瞒不过他。记得父亲把称杆挑得高高的给买主看时,一些买主一脸的不相信,说什么都要再饶几个。从家里挑来一百斤的河蚌,到最后只收到九十斤的钱。实诚的父亲从不记得给风干的河蚌浇些水,或者在秤杆上做些小动作。
早春的风凛冽而尖刻,老头手指哆嗦着开始剖蚌、摘腮、敲边一系列工作,不时用袖子擦一下滴下来的清水鼻涕。那袖子大概使用次数过频,油光发亮。他还记得那时跟父亲一起卖河蚌,也是冻得直打哆嗦,父亲总是用身子为他挡住些许寒风。
他不由迈动步子,站到老头上风头。老头回头看了他一眼,似乎有些疑惑。
一块二一斤,六斤,七块二。客人一定会缠磨着去了零头。父亲讨好地解释,自己也不容易,天没亮就下河了,就指望这个换点油盐。可是到最后,还是被去了零头。
他递过十元钱,轻声说:“不用找了,卖完了早点回去吧。”恍惚对面就是父亲。老头抬起头看了他一眼。那眼神让他颤了一下——每当他做错事时,父亲就是用这样的眼神看他。
可是自己只是个买主。
他提起口袋转身开步,没走几步,后面有脚步声追了上来。
“等等,等等……”
他站住,转身。
“这是找你的钱。”塞过来几枚硬币,“这三百元钱你拿着。”又增加了几张整票。
他有些反应不过来。
“以后别做那事了……你是个好孩子……”
他越发莫名所以。
“……我认得你……昨天……在公交站台……”
昨天?公交站台?
他脑中电光火石地闪过。
得手了!他挤出上车的人群,迎面遇上一老头,张嘴似乎要喊。他急了,甩过去一个凶狠的眼神,慌乱地把口袋突出一个形状,似乎是一把匕首的模样,其实只是一把钥匙。
昨天?老头?
他看着远去的背影,那是父亲的背影。
夕阳把影子拉得长长的……
共 1295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文章通过主人公买河蚌将故事不断引向深入,父亲的形象贯穿了全篇,“他”就像跳动的脉搏,始终撞击着我们的心灵。朴实的父亲、勤劳的父亲、善良的父亲呼之欲出。作者文笔很是老道,特别是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对动作的描写都很有穿透力,让读者和主人公的心一起震颤。这种效果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文章点睛之笔在结尾老人的忠告,“父亲”的宽容慈爱再次得到了升华。在我看来,文章的本意并不是为了写父子情,更深层的是通过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来向我们反映一个社会现实问题,主人公真甘愿做小偷么,他所代表的这个群体成为社会的对立面其根源是什么,作为国家和社会应该怎样对待这样一个群体,恐怕该死引起我们注意的问题。【编辑:美丽人生】【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2121614】
1 楼 文友: 2012-12-16 08:26:26 强力推荐加为精华! 不想把太多的时光浪费在无聊的等待中,心情好时写点东西,并以此为媒,多接触些文学界的前辈和朋友,我想这也是人生中的一个有意义的乐趣吧.
回复1 楼 文友: 2012-12-16 17:59:06 感谢编辑老师,编辑老师辛苦了!
2 楼 文友: 2012-12-16 16:48:50 来向我们反映一个社会现实问题,主人公真甘愿做小偷么,他所代表的这个群体成为社会的对立面其根源是什么,作为国家和社会应该怎样对待这样一个群体,恐怕该死引起我们注意的问题。
--
同感。好小说! 真诚善良自信,我爱故我在!
回复2 楼 文友: 2012-12-16 17:59:56 谢谢朋友的评论!
楼 文友: 2015-05-29 1 :09:16 一篇写人生的好小说
回复 楼 文友: 2015-05- 0 22:21:25 呵呵,感谢朋友绕这么远的路留下脚印。临沂牛皮癣医院地址治疗心动过速的中成药心肌梗塞心衰
血糖高吃什么好女人进入更年期有哪些症状
小儿积食发烧症状
上一篇:1登上山顶时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