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这个小标题不是我写的体系
文章来源:丹阳文学网 | 2020-03-05
这一首七绝,给人的第一感觉是飘灵唯美。其画面古色古香,格调清新,所体现的情致淡泊,颇具禅悟之功。
清波、明月、微风、浮香,背景色调柔和,微波碎月虚实相映,糅合了风的动感和香氛的若有若无,让画面显得缥缈灵动,给人触手可及的美好。
上个月十八号,中秋节刚刚过去,夜幕初临时,晓儿老师给我发过来这首诗。其时我亦在煮茶,微风阵阵,桂花香浓,月光如水洒落温柔,这首诗恰恰成了此时此景的注脚。
晓儿老师,小女子一枚,四川德阳人,原名胡晓,大方飘逸,气质很好。她是一位人民教师,因为言语投机,曾和我有过一面之缘。这首绝句题名为《茶》,是因为晓儿善茶艺、喜茶、懂茶。
晓儿老师曾往小群里发过一些她煮茶时的照片和小视频,她衣袂飘飘,一举手一投足之间冒着仙气,那种恬静温和的气息,如同茶色,如同茶香,如同茶味,令人心生欢喜,让人感受到她在茶道中的修养,不禁联想到“茶禅一味”的浑然忘我。
茶的冲、泡、饮,包括环境、背景、水质、火候、茶具的选择等,若认真讲究起来,则处处是学问了。作为一首写茶的诗作,晓儿老师是如何拿捏其中分寸的呢?
首先,从题材来说,这是一首咏物诗,咏物言志,旨在借一件事或一个物表达一份独特的情致与情怀。作者在品茶时问一声“几处同”,那是对友人的问候,语句温和而淡雅,对茶的领悟亦是独到的“一别枝头尘念断”,仿佛茶即是她,她即是茶,淡然、超然、了然、安然,随遇随缘,无悲无喜,纯净澄明,脱俗如斯。
而从体裁来说,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四句诗句必须讲究起承转合的章法。
“微波碎月此时风”,起句铺陈背景,基调柔和,光影横斜,感觉美好。
“归入浮香几处同”,这一句承接上面的微风明月背景,两句合起来,意思是说:微风清清,月光在杯中粼粼闪烁,不知还有谁如我一般此时正在品茶呢?其中“浮香”,即茶香。
“一别枝头尘念断”,思绪拉回来,转句自然回到采茶摘时茶叶的心理,手法灵动,彰显了生命的可贵,不留恋的清净也彰显出禅悟的智慧。
“但存冰魄紫壶中”,结句精神突出,其乐于奉献,表达自然。其中“紫壶”,即紫砂陶壶,正所谓“人间珠宝何足取,岂如阳羡一丸泥”,是最为人们喜爱的一种茶具。
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诗作的主题思想明确,且章法圆润自如,再有就是音节句式的配合了。不得不说,在音韵上,此首《茶》是存在不足的——四句都是2221句式,若不是词性存在变化,读起来就会感觉到呆板了。
当然,璧无完璧,虽有微瑕,瑕不掩瑜。这首《茶》,讲究情趣,蕴藉高雅,且与作者的气质贴合,味淡而暖,带给人一片安详。
烟波江上一渔翁,笑看乾坤白璧中。
巧手拼来山水韵,繁华过往眼前空。
这就是晓儿和她的诗,安静、脱俗、空明,既如茶色,也如茶香,亦同茶味。
共 1128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这篇赏析文章写得巧妙,值得我们品味。首先,文章开篇用不少的文字讲述作者收到晓儿这首古韵时的情形,讲述了晓儿的生活情态,这些看似与赏析无关的内容,却巧妙地给我们解读了该诗的写作内容,解读了该文的写作背景,营造了温馨感人的阅读氛围。然后,文章逐句解读这首诗的内容和每句的写法,把该诗的妙处和不足之处,都客观地表现了出来,让我们能真正读懂该诗,走进诗人诗中的境界中。【编辑:春雨阳光】
1 楼 文友: 2016-10-04 20:55:12 赏析文字和原诗表达的意境,能这样贴切地融合在一起,这是很难得的,也是该文赏析的成功之处。 语文教师经期延长什么原因运城治疗癫痫病医院宝宝脾虚吃什么食物
月经量多能吃什么血糖正常值
丁桂薏芽健脾吃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