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阅读涵养理性心态

文章来源:丹阳文学网  |  2019-08-16

众所周知,天下霸唱的代表作《鬼吹灯》曾风靡华语世界,之前的作品无一不是延续着古...

很长时间以来,刘心武与《红楼梦》这个标签一直形影不离,他并不抗拒“红学家”的头...

201 年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新鲜出炉:201 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7本,人均每天读书1 .4 分钟,仅有21%的国民对个人阅读情况表示满意。有人调侃,我们今天的阅读困境,已经不是一年读几本书,而是几年都没读一本书。

当然,纯粹从阅读角度看,今天我们的阅读数量是很可观的。我们每天看微博,看客户端,看朋友圈,看日志,这最终都能累积为每天的阅读量。碎片化的阅读,确实便利了信息获取,但若是从人文涵养的角度看,碎片化本身意味着不全面,再加上络阅读的简化,人们由此实现的认知和理解,很容易导致片面。更不用说,博人眼球的 标题党 以及对阅读主题的扭曲,比比皆是。这种人文环境里,人们浏览多、阅读少,接触信息多、沉静思考少。注意目标的不断更替,更带来心智结构的极简和麻木。如果单纯依赖这种文化土壤的滋养,人类理性思维恐怕会越来越少,独立思考、辨别真伪、理性行动的能力也会趋于匮乏。

阅读质量的下降,助长了社会的浮躁心绪。很多矛盾激化的背后,都能看到极端思维的盛行:往往政策还没出台,民间的意见争论已打得不可开交;平和理性的探讨求之不得,撕破脸皮的人身攻击却落得遍地皆是;房价、医保、养老、教育、反腐、环保,事关国计民生,但发泄情绪骂娘的多,真正研究问题的少 这些都彰显了健康理性氛围在当今中国舆论环境中的缺失。而这种健康理性心态的涵养,最重要途径是教育,对成年国民而言,就是持续不断的深层次阅读。

我们不能说,只要多读了几本书,一个个现实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但起码可以说,一个民族,只有普遍性地尊重知识、尊重教育、崇尚阅读,这个民族才有可能涵养出理性健康心态,来面对现代化征程中一系列坎坷、曲折甚至冲突,才有可能静下心来、凝聚智慧,好好地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我们的国家领导人喜欢读书, 总书记在接受俄罗斯采访时,介绍了许多读过的俄罗斯文学名著。普通国民亦不可不读书,这是一个民族发展的长远而厚实的基础。当然,今天的阅读,形式多样,电子化阅读正在形成一股昂然态势。但无论如何,阅读的精神不应消亡。

(原文刊于4月2 日《浙江》,有删节。原题为《阅读,涵养转型中国的平常心》)

小程序做活动

小程序怎么用

小程序有哪些

灯盏花产业发展前景
薏芽健脾凝胶作用
血脂高吃什么食物好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