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大洋寻将
文章来源:丹阳文学网 | 2020-07-04
摘要:俗话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朱元璋内心似焚急火攻心一病不起,军事刘伯温自告奋勇愿到民间寻访可用之将以慰主公之心。 话说元朝末年,群雄并起,天下大乱,百姓流离失所,哀鸿遍野,枭雄朱元璋在安徽凤阳老家与元军一直打到与浙江交界的歙县,然后从新安江而下,在严州一带与元军展开了殊死的搏杀。朱元璋风头正锐,一路所向披靡,元军望风而逃,朱元璋乘胜追击,没想到在江西的鄱阳湖中了元军的埋伏,面对三倍于己的元军,朱元璋只能作困兽斗,奋力拼杀,虽冲出重围,但损兵折将元气大伤,退回严州大本营休整。
俗话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朱元璋内心似焚急火攻心一病不起,军事刘伯温自告奋勇愿到民间寻访可用之将以慰主公之心。刘基何许人也,生在浙江青田,自幼熟读圣贤之书,涉猎广泛,天文地理、阴阳八卦、堪舆风水、麻衣相术无所不能,无所不会。有军事亲自出马,谅必马到成功。想到这里,朱元璋的心病也好了许多。
一日,刘基乘船来大洋,准备一路到下源寻访。在到胡店的大洋溪木桥上,眼尖的刘伯温看到桥下一只“草鞋”,刘基是眼睛都亮了。
你道为何?原来这“草鞋”估摸着足有两尺来长,你想想这人该有多大多高,忙下河捡起“草鞋”一看,这一看更是不得了,这名叫“草鞋”的鞋是用山上砍柴时捆柴当藤用的继漆柴打的,这一下刘基可来劲了,这样的人才埋没在大山里太可惜啦, 说不定就是一员猛将,一员不亚于关羽、张飞、赵子龙的猛将,打天下指望他也有可能。
伯温越想越兴奋,带领两名随从手里拎着一只破“草鞋”见人就问:“你可知穿这双鞋的人住在哪?”还好穿这种鞋的人本来人家就好奇,平时也就多注意了点,“在里面。”
走到里面一问,还是那句话“在里面”。
刘基一路问一路访,走到茅车岭快到刘坞的地方,刘基不走停下了,两个随从不知主人为何,一时不停去问飞快的走,而今倒不急了。
原来,刘伯温精通堪舆之术,见路旁有一坟墓,按地理风水来看,该出大将,随从说:“在大山里一个普通的坟墓也能看出端倪?”
刘基说:“堪舆学是中华古老学术,博大精深,奥妙无穷,跟你们说也听不懂啊,这样吧,你们就近农家买两枚鸡蛋,埋在坟背的土里,待我们回去时,看它熟不熟,若熟了应在当朝,这家后人要拜大将,若还生,这还需几百年的等待,反正这户人家要出武将。”
随从半信半疑,到茅车岭的农户家,花一个铜钱买了两只大鸡蛋,埋入坟背泥土中。
主仆三人继续往里面访问打听,过井坑,到杨村,才打听到穿柴鞋的大汉,正在西湾坑里面的大山烧炭,伯温得知确切消息,精神倍增,也不顾两个仆人的劳累,大步流星,直往西湾坑狂奔。
但见两面高山青翠似屏,山脚下一条小溪,潺潺流水甚是清澈,山路逶迤曲折坎坷,刘基求贤若渴,哪顾得脚下辛劳,至傍晚边,终于见到在半山腰的翠绿丛中冒出一缕袅袅青烟,三人喜之欲狂,仿佛垂死之人抓到了救命稻草一般的兴奋,跌跌撞撞闯进冒烟人家,见到的只是一孤寡老妇,家也是个用柴棒围起来的墙,顶上是山里大把大把的茅草,真不知道这家人冬天为什么冻不死。
老妇见有人来也今年人大实行宽口径、大类招生。考生报志愿时甚是奇怪,平日里从不见人来山上,都是儿子挑炭到大洋埠头换米换油盐回来。老人家告诉伯温,原来的家在一个叫刘坞的山垅里,为了生计,跑到这鸟都懒得飞来的地方烧乌炭度日。
正说着话,只听门外老远传来雷鸣般的嗓音,“娘,我打柴回来啦!”瞬间便到了门口,砰的一声巨响,一担柴落了地。
伯温忙到柴门外一看,任他见多识广也是吓了一跳,光是两捆柴就像两只大稻桶,估计没有十来个人挑不走,再看人,更吓一跳,刘伯温身高七尺,在军中也算是个小巨人了,但在这个大汉面前还不够给他当搭柱(挑担用来歇力的棍子)。乖乖,这个大汉至少也有一丈二尺,整个身子仿佛是一堵墙。
见有生人来,大汉腼腆地说:“娘,家里来客了?”
老妇说:“这几位是路过的,这不,我们也刚刚聊了会,还没问呢。”
“娘,我饿死了,渴死了!”进门顺手抓起桌上一个装茶用的头号钵头,也不用碗,“咕噜咕噜”一气喝下,老娘也早已给他装了苞萝糊,当然不是碗,是二号钵头,菜是娘亲自腌的水萝卜,转眼间风卷残云,看得伯温是目瞪口呆。
大个子问:“几位客官从何而来,到这是订购木炭还是要柴火的?”看得出大个子是个急性子。
伯温不慌不忙的说:“大汉贵姓大名啊?”
大个子挠挠头皮说:“我爹去世的早,我娘好像没给我取过名字,因我个大,大家都叫我呆大,胡呆大。”
“我给你一份荣华富贵,不知你要否?”刘基问。
呆大做梦都想脱离这烧柴卖炭的苦行业,只要不做这一行,即使把我卖了也心甘。于是不假思索地答应:“天上掉馅饼,就算毒死我也要吃。”呆大并未发现母亲愠怒之色,继续道:“不知道客官从何而来?”
刘基道,“实不相瞒,我们是朱元璋的属下,是想驱除元鞑子建立汉人自己的国家,壮士如果愿意出征为国效劳,指不定是将来的开国元帅呢。”
呆大傻笑着,仿佛自己已经威风凛凛的站在金銮殿上拜见皇帝。
这时传来母亲的声音:“这几位客官也辛苦了,早点歇息。山里人没棉被,鬃衣盖着将就一宿吧!”
刘基寻到了将才加上白天一路的辛苦,哪管垫着稻草盖鬃衣,倒头便睡,不一会就鼾声雷动,后半夜起身小解,忽听得传来老妇的哀哭声,在寂静的大山里传的很远更觉凄凉。
及至天明,伯温想带呆大早点离开西湾坑,人没起床,呆大嚎啕大哭一头拜倒在刘基面前,说:“呆大不才恐要食言了。”
伯温大吃一惊,好不容易寻来的将才不去岂不可惜,“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从实道来!”刘基有些烦躁。
“我娘得知我要去从军,急得哭了整整一夜,如今眼睛也哭瞎了,我与娘从小相依为命,我走了老娘必当饿死,我岂不成了禽兽不如的东西。”呆大哭了许久,一个大老爷们哭得如此伤心,即使铁石心肠也会被融化。
也罢,命该如此,上天注定此人非我辈所用。道:“壮士,起身说话。”
呆大然后在第二个显示器上查看它老实一根筋:“我已食言是对你不忠,舍弃娘为不孝,“忠孝难两全”,道理我懂,但我实在不想离弃母亲,大人不答应我没法,只有长跪不起了。”呜呜大哭不止。
“好吧!我答应你不用去从军了,在家侍奉好老母,待我们打下江山再来接你与母亲到京城居住。”
“真的假的?”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呆大破涕为笑。
刘基告别母子二人怏怏而回,心生疑惑,难道坟墓看错了不成?便叫随从到坟上取鸡蛋一观,刘基随手将鸡蛋往地上一扔,蛋黄淋了一地,心下大惊,忙将另一枚鸡蛋递于随从道:“是否你等购买鸡蛋?”
随从仔细辨认说:“不是,我们是从人家家里拣最大的,这一枚要小很多。”
刘基长叹一声:“有高人破了风水,在这代这户人家‘将’是出不了了,还要再等上几百年。”
原来并不是有人故意要破这风水,是昨天刘基他们的谈话被附近一个放牛小鬼听到了,到坟上挖吃了两个熟鸡蛋,又从家里的鸡窝里偷出两个埋入坟背。
刘伯温果然是神机妙算,几百年后的大清朝,刘坞胡贵裕家的祖宗果然考取了武举,这是后话。
刘基没有食言,那次回严州报知朱元璋大洋寻将一事,俩人唏嘘不已,都为呆大的孝心所感动,打下江山,坐上金銮殿后,派人去接呆大母子到京城享福,呆大言无功不受禄,誓不出山,随从只得留下皇帝的奉银回京复命去了。
共 2770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小说从朱元璋打了败仗,需要招揽贤人能将,自告奋勇的刘伯温四处查找,在大洋这个地方捡到特大号草鞋,寻找其主人。一路寻找,终于见到鞋子主人,并且用了他精通的堪舆之术预卜真实,没想到此举被一顽童知晓,换之,堪舆之术却也得到应验。胡呆大因母亲眼疾,拒绝出山,他以其孝心感动了刘伯温。朱皇帝和刘军师在胜利后派人去接呆大,但胡呆大无功不受禄也没有去京城享福。小说既表现了刘伯温的博学多才,也描写出胡呆大并不呆,坚持做人的基本素质。问好老师,感谢赐稿江山短篇,。【:宇蓝】
1楼文友: 18:58:59 朱元璋求贤若渴,刘伯温不辞辛劳,胡呆大一点也不呆,一连串传奇人生。
问好老师,期待精彩继续。
柳州白癜风治疗费用如何才能散寒除湿早期灰指甲用亮甲能好吗上一篇:吃火腿心头上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