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大寨你依然在我心中杂文

文章来源:丹阳文学网  |  2019-11-13

摘要:“我站在虎头山上哎,迎着朝阳放声歌唱,歌唱领袖毛泽东,歌唱伟大光荣的党。”是啊!我站在了虎头山,仿佛那首高亢嘹亮的歌声在我的耳边响起。歌声和着山风,给我送来了童年时的梦想,送来了红旗下高昂的 。此刻,仿佛就在眼前...... 一、

“我站在虎头山上哎,迎着朝阳放声歌唱,歌唱领袖毛泽东,歌唱伟大光荣的党。”是啊!我站在了虎头山,仿佛那首高亢嘹亮的歌声在我的耳边响起。歌声和着山风,给我送来了童年时的梦想,送来了红旗下高昂的 。此刻,仿佛就在眼前......

来到大寨,联想起了许多往事。而就如这大寨的名字,它的同义词应该是“贫穷”,或是“艰苦奋斗。”不管词海里怎么说,反正我是这么理解的。一个贫穷的小山村,走上农业合作化后,社员们开山凿坡,修造梯田,使粮食亩产增长了七倍之多。这绝不是浮夸风里眩晕,而是实实在在的成绩。记得一九六四年二月十日,国内最权威的《人民》刊登了新华社的通讯报道《大寨之路》,整版介绍了大寨人艰苦奋斗的先进事迹。并发表人民社论,《用革命精神建设山区的好榜样》。号召全国人民,尤其是农业战线学习大寨人的革命精神。此后,全国农村兴起了“农业学大寨”运动,大寨成为我国农业战线的光辉榜样。

有一本书,是陈永贵先生孙女写的回忆录。一九六四年十二月,作为大寨党支部书记的陈永贵到北京参加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二十六日的上午人代会刚结束,陈永贵象往常一样随着大家一起走出了人民大会堂的会场。忽然听到周恩来总理在他的背后喊他的名字:“永贵同志,请等一下!”他回头一看是周总理,忙停住了步子。周总理来到陈永贵身边和蔼可亲地说:“永贵同志,今天晚上不用到大灶吃饭了,跟我来吧!”陈永贵一脸的茫然,随后总理告诉他,“今天是毛主席的生日,主席特意把你请来。”

不一会儿,门敞开了,毛主席面带笑容健步走进来,人们纷纷向主席致意。毛主席微笑着一一与大家握手。陈永贵目不转睛地看着身材魁梧的毛主席,心情非常激动。这时候,周总理走了过来,将他领到毛主席身边,并向毛主席作了介绍。毛主席紧紧地握住他的手说:“永贵好啊!”陈永贵无限幸福地伸出两只长满老茧的手,捧着毛主席的手,久久不肯放开,毛主席也仔细地端详着他。一个是党的最高领导人,一个是基层的大队党支部书记,成了建设国后一次历史性的接见。

毛主席又问起了陈永贵的年龄,知道他已是五十岁的人了,便风趣地用一口纯正的湖南普通话说:“噢,五十知天命喽!搞出一个大寨来,很好啊。”此刻的陈永贵只是幸福地笑着。主席还问起了大寨的情况,在座的北京市市长彭真对主席说:“永贵今天上午在大会上作了典型发言,讲得挺生动,代表反应强烈。”毛主席随即向在座的人称赞道:“陈永贵有实践经验,是聪明的,而我们在大学里读那些书,越读越蠢。”

这次接见和宴请进行了两个小时,从此也改变了陈永贵的人生命运。第二天,全国的大小媒体,写在了头版头条上。

二、

大寨,一个坚强的地方,一片勇敢的土地。看这些山、看这里的沟,葱绿得非常可爱。而那些田却仍然写着贫瘠,梯田用石头砌筑,整齐得如是雄壮的士兵。从那些方方整整的石头上你可以读出大寨人的精神来。当我来到狼窝掌时,自然而然地想起了小学时课本上的那位老英雄贾进才来。当我询问贾进才老人的事迹时,大寨人自豪地说:他一生打的石头可以从大寨到北京修一条人行道。

贾进才是四十年前大寨的领头人。有人说,没有他就没有后来的陈永贵,没有后来的陈永贵,就没有“农业学大寨”。可以说,他是大寨的“太上皇”。当我听到老英雄已离开人世时,我专门去虎头山参观了他的坟墓。山风中安静地卧在陈永贵墓不远的草丛中,像他的为人一样低调。许多来大寨旅游的人,他们只知道有个陈永贵,却不知有个贾进才。但是,从那个年代过来的都知道,贾进才是陈永贵的前任村支部书记,因为有他这个乐伯,然后才有了陈永贵这匹千里马,才有了大寨精神。

我不知道人们怎么可以冷落这位老支书呢?其实大寨人真正了解老支书贾进才的人性品格,不喜欢滚滚尘事,更不喜欢大浪淘、淘沙。于是说,如此修为,那就让他尽量不为人注意地睡在这里聆听山风的歌唱吧!

虎头山是大寨的依托,是大寨的靠山,所以这座山意义非凡。山上的奇石,伴随着陈永贵先生的坟墓,可以鸟瞰大寨的全景。作为一代农民、作为曾经国家的领导人,晚年的先生是何等凄凉和无奈。他信守着大寨精神,回到自己的家乡,将自己的灵魂托付给了生他养他的虎头山。当大寨人思念他的时候,大寨人迎回的却是他的一抔冰冷的骨灰。

陈永贵永远是大寨人,是农民,即使坐在副总理的主席台上,头上依旧捂着羊肚子手巾,腰里插着旱烟袋,他是农民的旗帜,农民的旗帜必须展示农民的本色。凝视他的塑像,我泪水长流,就是这位农民,一夜之间进了京城,又在一夜之间复原。陈永贵没有文化,但有水平,有经验,他的每一句话都代表农民利益,每一句话都说到农民心坎儿里,他坐在那里,农民心里就有了底气。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由他领导的大寨以点带面带动全国的农村建设和农村发展。陈永贵可以说是当时中国农民的精神领袖,由陈永贵我想起了人民领袖毛泽东,想起了人民的公仆周恩来总理,想起他们的中国之魂。

曾有人言,郭沫若先生将三分之一的灵魂留给大寨,留给虎头山。而郭沫若将三分之二的灵魂分别给予北京和延安两地可以理解,唯独留在大寨这里是令人匪夷所思。郭沫若是一位学者、文豪,出身贵族家庭,浑身上下没有半点的农民年息,而他的骨灰居然也撒在大寨。什么原因,我们无法知悉,但这里的花草却充满了无限的诗意。

曾读乔忠延老师的散文《虎头山上的灵魂》,知道虎头山还有一位名人之墓,那就是山西知名作家孙谦。大寨借助孙谦的文字传播出去,被毛氏书法“农业学大寨”推向全国,乃之世界,孙谦是大寨的恩人,大寨知恩图报,文化大革命时期陈永贵安排孙谦住在大寨躲过那场殃及自己的革命风暴。孙谦由此爱上了大寨,与陈永贵结上了革命友谊,所以孙谦埋在虎头山很好理解,一是报大寨之恩,并想与这位异乡朋友永作邻居。二是觉得虎头山风水好,是个可以避风浪托腐骨的地方。

大寨的旧居依然保存完好,底层用石头砌成,大寨的石头乌黑发亮,横面泛着细腻光泽,历经多少世纪也不曾褪色。村支部门前的老柳依旧,它似乎最适合做那个时代的代言人,追忆大寨村民们的柴米油盐的故事。

三、

我们敬爱的周总理曾是这样概括大寨精神的:“大寨大队所坚持的政治挂帅,思想领先的原则;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爱国家、爱集体的共产主义风格,都是值得大大提倡的。”

著名的作家余秋雨曾感慨地说道,“山西人民贫穷的反抗精神有一种朴素的感性力量,让人难以忘怀。当然,最具有决定性影响的还是山西东部那个叫做大寨的著名村庄,它一度被当做中国农村的缩影,那是过份了,但在大多数中国人的心目中它作为山西的缩影却是毋庸置疑的。满脸的皱纹,沉重的镢头,贫瘠的山头上开出了整齐的梯田,起早摸黑地种下了一排排玉米……最大的艰苦连接着最低的消费,憨厚的大寨人没有怨言,他们无法想象除了反复折腾脚下的泥土外还有什么其他过日子的方式,而对这些干燥灰黄的泥土又能有什么过高的要求呢?”

“直到今天,我们都没有资格去轻薄地嘲笑这些天底下最老实、最忠厚的农民。但是,当这个山村突然成了全国朝拜的对象,不远千里而来的参观学习队伍浩浩荡荡地挤满山路的时候,我们就不能不在形式主义的大热闹背后去寻找某种深层的蕴涵了。我觉得,大寨的走红,是因为它的生态方式不经意地碰撞到了当时不少人心中一种微妙的尺度。大家并不喜欢贫困,却又十分担心富裕。大家花费几十年时间参与过的那场社会革命,是以改变贫困为号召的,改变贫困的革命方法是剥夺富裕为了说明这种剥夺的合理性,又必须在逻辑上把富裕和罪恶划上等号。”

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而落幕。弹指一挥间,几十年过去,大寨似乎也被告人们遗忘了。也难怪,政治挂帅变成了经济挂帅,以至于社会道德沦丧,黄赌毒泛滥,黑势力猖獗,群体事件频发。因此,现在的青年人很少知道大寨,连铁姑娘队第二任队长郭凤莲都没听说,更别提什么“三战狼窝掌”和“大寨精神”了。社会变化,世事更替,历史是很难割断的。

曾在一访谈中,郭凤莲说:当年去参观大寨,最多的一天达到一点五万多人次,最少时一天也有三千余人,年计有上百万人。当说到“大寨是被吹出来的”时候。她回答:“大寨是党领导下的大寨,他的一切也要按照党的指示去做。大寨很小,走十二华里便能绕一圈,那时的大寨人吃了不少苦,有句话叫‘日战大寨田,夜战新农村’。因此,大寨是对、是错?哪些对?哪些错?人民是公平的。”

二零零五年六月七日,大寨村负责人郭凤莲在第五届中国“村长”论坛发布会上说:“大寨是一个历史的、开放的、现实的村庄,周恩来总理当年总结的“大寨精神”今天依然是大寨人的精神财富。我们所以寄情和钟爱大寨,不仅是对过去“农业学大寨”运动的怀旧,而是能亲眼、亲耳、亲身感受和领略曾负载着沉重历史积沉的大寨和改革开放究竟是怎样一种互动、互融、互促、共进的关系,大寨精神里又是怎样增添改革开放、与时俱进、锐意进取等崭新内容的。这种精神和中国共产党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美援朝精神、铁人精神、焦裕禄精神、雷锋精神、科学家的攀登精神、抗洪救灾精神等同出一辙,同生一根,那就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的不屈不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是啊!大寨精神是大寨人用自己满腔的热血和勤劳的双手浇铸出来的,对我们永远是一种激励和鼓舞。学习大寨精神,就是要用大寨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激励我们勇于克服困难,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地干好本职工作;用大寨人百折不挠的顽强精神,应对面临的复杂局面和向困难挑战;用大寨人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努力做到发展有新的思路、改革有新的突破、开放有新的局面、各项工作有新的举措,为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共 858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大寨,你依然在我心中】作者用深情的笔墨回眸了那个 如火的年代,大寨人自己勤劳智慧的双手写就了“大寨精神”,改变了贫穷落后的面貌,成为华夏儿女学习的榜样,鼓舞了一代中国人奋发图强;大寨人用质朴的魅力让伟人为之赞叹、文人为之折服;不难看出,他们创造的奇迹和人格魅力,正是中国当时需要的中国魂。如今回眸,大寨远去了,可是留给人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永远鼓舞着国人,那种不折不饶的精神永远值得传承!文章深情回眸历史,解读了大寨人的精神的形成和魅力所在,回顾了大寨人令世人瞩目的事实,感悟了是大寨人精神的深邃内涵,也是国人永远该继承发扬的民族精神所在!给人启迪,催人奋进!好文推荐!问好穷高!【山水神韵:春华秋实】【江山部精品推荐01 092012】

1楼文友:201 - 15:2 : 2 鼓舞一代人的大寨人远去了,大寨人的精神永远载入了史册。问好穷高!

回复1楼文友:201 - 18:1 :27 感谢社长,穷高祝福你;

灯盏细辛与灯盏花

云南生物谷灯盏系列

生物谷灯盏花特点

怎么弄微信小程序
夜尿增多的表现
感冒吃优卡丹好吗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