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荷经历过春节散文征文

文章来源:丹阳文学网  |  2019-10-17

对于六0后的我们来说,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过春节了。

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开始,人们就忙于祭灶,做豆腐、干塘、杀年猪、分鱼分肉,预备着过春节。

盼望着,,盼望着,大年三十夜终于迈着蹒跚的步态向人们走来了。贴完鲜红的春联和威猛的门神,燃完喜庆的爆竹,祭祀完列祖列宗,就开始吃喜气洋溢的团年饭。

团年饭后,男人们就聚在一起玩牌或打扑克。我们就这样守在灶边,陪着大人们煎猪油、炒花生、瓜子,或榨薯饼、泡谷等。除猪油之外,那些东西都是为拜年之人准备的。那时,没有电视,更没有春晚道文艺盛宴,我们往往一陪就是一整夜。大人们顶多时不时赏我们几颗花生或半个薯饼、泡谷,帮我们驱赶着瞌睡虫。因为,那年代,人们普遍都舍不得,长辈们发很少的压岁钱给晚辈。也有大方的,但最多也不超过五元。如果你家姊妹多的,那你连想也别想。

放了开门响后,便是新年正月初一了。我们穿上盼了一年才盼上的新衣裤去别的门前捡没有燃尽的炮仗。如果运气好,还能捡上一挂半串哩!我们把捡来的炮仗分类:若有引信,我们就点着放;没有的,我们就用石头砸响。

吃完面,(我们这里,初一早晨必须吃面,因为我听老一辈说,发面即意寓着长发其祥,人发财发)我们就准备去拜年。

拜年的第一站当然是生产队的公屋了。人们见面时,笑盈盈的,互道恭贺新春与吉祥如意。公屋正面的墙壁挂着人民的大救星、我们心中最红最红的太阳毛泽东主席的彩色标准画像。社员们携家带口,在队长的带领下,在那着孺幼皆知的《东方红》乐曲中,手持红宝书,列队虔诚地向毛主席敬礼、拜年,祝老人家身体永远健康,万寿祝无疆!然后,大家一起跳忠字舞。在那首耳熟能详的《大海航行靠舵手》的乐曲中,庄严的拜年仪式结束了。

接下来着便是大队支书、民兵营长组织大队党员和队长们去给军烈属拜年。他们排着长队,举着红旗,敲锣打鼓,浩浩荡荡的,所到之处热闹非凡。军烈们春风满面地又是递烟,又是大把大把往拜年者口袋里倒花生、瓜生和糖果之类。当然,这些东西,除了香烟外,我们这些跟在队伍后看热闹的小孩,也能同样能得到。跟了队伍一个上午,我们竟然斩获不少。初次尝到了拜年的甜头后,第二年,我们就自行也组建了一支队伍,给别人拜年。当然,我们在给自家长辈拜了年之后。可以说,在那物质匮乏的年代,我们这是自辟径蹊解决果腹之难题。唉,人这种最高级动物真奇怪,处于饥饿状态竟是最具智慧!

那年正月初早晨,我们吃完面,放下碗便不约而同来到生产队公屋的禾场上,排好队去拜年。大家鱼贯而入给屋主人拜年,嘴里说着吉祥的话。屋主人甜甜微笑,连忙依次给我们分发礼物:一捧花生、瓜子,还有一个红薯饼和一个泡谷。当然香烟是没有的,尽管是一毛或两毛钱一包。第一次干这样的事,我们确实有点害涩,满脸通红。我们从上街到下街,从东坊到西坊,整整忙了一个上午。我们的口袋满满的,收获还真是不少。下午,我们这里基本停止了拜年活动(当地习俗,拜下午年屋主人不高兴),大家便享用起这些东西来。你不要以为你去拜年,你就赚大了。非也。因为,街上这样的拜年队又何止我们这一个,至少有十来个。

初二,我们应该去给外公外婆拜年,可他们早已不在人世了。我们理所当然地给舅父拜年,娘亲舅大嘛。每到这天,我们兄弟三人互相扯皮、推诿。直到母亲发脾气了,我们才乖乖地跟着父亲步行去给舅父舅母拜年,吃了晌饭,又火急火燎地赶回来。为何我们不愿去舅父家拜年呢?因为我唯一的做中医的舅父文革中被迫害疯了,舅母的眼力不济,厨艺欠佳,做的饭稀烂,炒的菜难以下咽。她娘家有个单身公侄子扯羊癫疯,又生得面可憎,脸色是土色的,长着两颗焦黄的大板牙似冬泥锄头样匏着。吃饭时,口水鼻涕齐下。他也与我们同桌,这下我们更没食欲了,只好饿肚子。到晚上,我们不是安排跟舅父睡,就是跟她侄子睡。与这两人同宿,对我们而言就是折磨。所以,我们就尽量躲避去舅父家拜年。万一迫不得已去了,我们吃餐晌饭,就急着回家了。

当然,也有我们兄弟抢着去拜年的去处。那就是大伯和二叔家。

大伯家离我们家仅一里之遥。初一我们去他家赶晌饭。伯娘是个极贤惠极具亲和力的长辈,厨艺也佳。到大伯家拜年,我们可以借此大快朵颐。另外,他那院子里的人很团结,也特别讲礼数。不管是谁家的客人到了,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都被请到院中的公共堂屋里围坐着喝糖茶、吃点心。所以,我们都乐意去大伯家拜年。

二叔家在清水塘矿区,距我家有三四十里路。那时,坐车没有现在方便,我们几个堂兄弟就徒步前往。当时,矿上条件远远优于农村。不必说吃的喝的,也不必说穿的,单是洗澡和看电影两项,就令我们这些农村娃羡慕得要死。澡堂二十四小时供应热水,每晚都可进电影院看免费电影。因此,我们每年都渴望被派到二叔家拜年。

那时候有个阶段,正月提着篮子去亲戚家拜年,还要冒被设卡的民兵请去背毛主席语录的风险。如果能背出来,就去走亲戚;如果背不出,就请打道回府。我年少时就见过此等令人啼笑皆非的事。

那时候,提倡过一个革命化的春节,破了“耍正月,捱二月”的旧习俗。一般是正月过了初三四,人们就闲不住了。有的大队的社员去开山造田,有的去裁弯取直改造江河,还有的去小丘变大亩搞田园化……正月份就酣畅淋漓地表现出人们战天斗地的十足干劲与超乎寻常的勇气。

再后来,政策有所松动,允许人们过春节过到正月十五。人们可以走亲访友,可以舞狮子、耍龙灯尽情地欢庆。

到了八十年代,开始有少数家庭收看春晚,放礼花欢度佳节。

九十年代至今,除夕家家都围在电视机前品味着春晚这道文艺盛宴和各台自办的元宵晚会盛宴,户户燃放高档焰火。长辈们出手大方,动辄给晚辈的压岁红包上百上千,有的甚至上万。人们见面时,也很少互道恭喜与祝福。看不到擎着红旗,敲锣打鼓给军烈属拜年的浩荡队伍,更看不到走街串巷的孩子拜年队。唯一能看到的是,舞狮队、舞龙队向居民住户、政府机关、学校讨要红包、彩礼的身影。当然,也有不变的,那就是元宵夜小孩们提着各式灯笼或点着红烛像当年的我们一样照着耗子嫁满女。

共 2 99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春节是我国一个独特的节日,就是在60年代破四旧立四新的特殊时代,给军烈属拜年也是很正常的。唱着革命歌曲,排着长队给军烈属拜年的情景,给节日增添了许多喜庆的色彩。80年代后,电视机渐渐地进入了寻常百姓家,丰富的电视节目和春节联欢晚会,给千家万户奉送上文艺大餐,每年的除夕夜,家家户户守候在电视机前观看精彩的节目,节日的氛围依然浓郁。20世纪以来,拜年发红包,抢红包成了喜闻乐见的习俗,不知不觉让节日有了些许的变化,红包的大小和普遍,让红红火火的节日凭空增添了一种非同寻常的味道。感谢老师赐稿,期待你更多的精彩。【:你猜】

1楼文友: 01:29:17 祝老师创作愉快,期待你更多的精彩佳作。 您不要猜我是谁,我知道您是谁---祝你开心每一天。

2楼文友: 09:18:58 写出了节日的气象,问好作者!

楼文友: 14:59:14 欣赏老师佳作,感谢老师来社团投稿支持!何叶给老师敬茶!祝好。 红尘不过一段路程,你路过我,我错过你,然后各自前行。

4楼文友: 09:12:46 浓浓的年味,让人如临其境!向老师问好!

配送系统小程序开发

名片小程序开发源码

昆明分销小程序开发

微分销平台哪个好
宝宝不消化怎么办
哪里有生物谷灯盏花滴丸卖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