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荷心愿散文批判纲要征文随笔
文章来源:丹阳文学网 | 2019-10-03
1
传统的散文概念是相对于韵文而言的,凡非韵即散。散文成为一种定型的文学样式,是经过多少代人的努力而成的。散文的特征、优势以及审美价值,前人之述已备。
诗歌的形式美、音律美是多数散文所不具备的,但是散文的随意性、其错落有致的风姿,却另有韵味。古时文人亦追求散文的形式美,其不仅体现在语句上,亦散见于结体中,后来演绎为汉赋、骈文、古文运动、管阁体和八股文。
客观地说,古文运动在当时是反传统的,具有一定的先进性,韩退之“文起八代之衰”,苏东坡文尤其是赤壁二赋,则如长江大河,浩渺无垠,摇曳生情,满贮哲理,均是至今仍然堪称极品的篇什,是优秀的文化遗产。但任何一种文学样式的美学都不能走极端,过去的师塾、书院和科举,以汉赋、《文选》、唐宋八大家等等为范本,挖掘古文的美仑美奂,春秋笔法,并进而流泛成八股文,便是一种炒作。
八股文讲求结构美,文字的雅、思想的正统,表意的准确,坦率而理性地说,偶尔读读其中上品,仍然可以视为一种享受,仍然不失为佳作,但最终落入俗套,为人所弃。代之而起的是现代白话文。
2000年的古文发展,是和那个时代一道进步的,100余年的白话文运动也是时势所然,也理所当然地推动了文学的发展。散文作为最活跃、最自由的文学样式,一波三折,载沉载浮,自不乏吉光片羽。一个有着稍稍传统文化底蕴的国人,谁会不知道诸子百家、司马相如的三大赋、刘禹锡的《陋室铭》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呢!它们和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以及明清小说一样,已经成为我们民族的文化瑰宝。莘莘学子,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说什么“朝闻道,夕死可矣”,还说什么,腹有诗书气自华。于是成就了许多文人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梦想。读书人以之为营养,吸之吮之,谓为精神食粮。白话文抢滩登陆以来,是汉文学的一大革命,文学从文人的专利,走向民间、络乃至口耳相传,飞入寻常百姓家,其强劲的冲击力,前所未有,旷古绝今,是汉文化知识界的一次大的飞跃。自然,白话文也造就了一批大文化人,诸如鲁迅、郭沫若、林语堂等。
但是,我仍然要说但是,就像再好的风景在自家门口一样,见的多了,也就稀松平常,也像美女经过高明的韩国整容术,于是都是一样的鼻子一样的胸部,恐怕也叫男人们分外的谨慎,担心一不小心遭遇炸弹。
散文和其它文学样式一样,发展到一定程度便容易形成模式,如杨朔的美文,某个人的苦旅随笔,模式反反复复地克隆,读者如今也不是好糊弄的。于是,曾经的经典被倒置为批判的靶子,古今不乏其例。
2
以此观之,任何文学作品无论如何经典,还是以少一些重复为好,不管是形式上的,还是内容上的。诗歌从四言、五言到七言,进而又产生诗余,即词,词牌又不断创制,故而有生命力。散文从先秦古文到史记汉书,到唐宋八大家、明清小品文、白话文,一以贯之的亦是洋洋汤汤,蓬勃进取的。作为一名业余的读者,抑或作者,虽然读文学的时间不多,但由于散文这个文艺轻骑兵,还是可以抽空欣赏拜读的。可是,时下的一些所谓的散文,甚至包括《散文选刊》上的少部分,已渐渐使我倦怠,以致产生困惑——散文是否太千篇一律千人一面了,是否已经丧失了一些很可贵很特殊的品质,是否已经到了非脱胎换骨不可的境地?
于是深思,像哈姆雷特问人是什么一样,我不禁自问,散文是什么?散文的灵魂是什么,它的明天应该如何?
行文至此,突然想到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日本小说家川端康成在其散文《话说信侬》中的一段话,大意是所谓文学,就是这样一种东西,哪怕是一花一草,一蝶一鸟,只要是寄托了人类情感的,那便是文学。轻井泽(地名)一带到处都是文学。的确精彩,这是我看到的关于文学的定义中最文学、最哲学,也是最有灵性和 的文字,它比文学就是人学,风格即人之类,感性、具体,能够最大限度地勾起人的遐想,尤其在一个颇有底气的文化人心中,端的会产生深深的共鸣。
那么,我想张冠李戴地认为,散文也首先应该是以抒情为首要因素的。没有情感倾泻的散文,肯定不是好散文。如果好散文还能兼之以思想,有更大的信息量,则是好散文中的好散文。没有情感的散文,不能叫文学,没有思想的散文,则始终是浅薄的。传承千古的散文,必定是文质兼备,均能出类拔萃的。我眼里的经典著作是庄子的《逍遥游》、苏轼的《前后赤壁赋》、鲁迅的《野草》,国外的有尼采的《扎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川端康成的《我在美丽的日本》等。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些作品中的优秀篇什,我已经从中学时代开始,一直读到现在。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每当我们在一盏孤灯下,案桌旁边放上一杯不管质量好歹的茶,我们可以把许多俗世的烦恼和忧虑,把一己的得失丢开,我们可以认真地和大师、巨人对话。
当庄子站在哲学的前沿,当苏轼站在文化的巅峰,当鲁迅孤独地点燃他的一支烟,当尼采面对禁锢人们心灵已久的基督教文明,当川端康成把东方文明如数家珍一般抖落的时候,我的心振颤了。也许这是另外一篇文章的话题,我已经习惯于仰止大师和巨人。
那么超越尘世、超越时空,高山流云一般见识非凡的极品,那深刻的哲学思想和人文关怀,足以震撼一个蝇营狗苟的小我,足以让我们坚强如许。在我以为,只有这样的散文,才是大散文,而不以篇幅计。它们不仅给予我们以美学上的阅读愉悦和享受,更可能锻造或潜移默化我们的灵魂。
大散文应该体现于眼界开阔,识见深刻,文笔恣肆,大散文的著者,首先应该是一位思想者。我从来没有想过,一个有所寄托的著者,它不可能不想把他的哲思,通过艺术的形式传达出来。想象一下西方的《圣经》,那也是一部经典的文学,想象一下孔老夫子的《论语》,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无法回避的一个章节。这种作品的著者,首先得是读书种子,其须有学,也许有才。倘若才学兼备还不够,还得有识见,故古人往往强调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4
相反,如今的文学杂志、媒体副刊,大多充斥一些流水账似的的作品,往往看上去还比较美学,但给人的感觉,始终是人造的美,小家碧玉的美,并不健康积极的美。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我们完全可以更崇高一些,完全可以更硬朗一些,我们完全可以更无所顾忌一些。我以我手写我心,我们应该表达一个更真实的自己。
李白在江南诗山——敬亭山独坐时说,“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难道敬亭山就真的那么让诗人一见倾心,义无反顾么。其实,我也去过那么一座山,它离我并不遥远,。我心里知道,敬亭山也就是一座寻常的山。只是李白在那儿找到了一种感觉,找到了一种寄托。也许敬亭山在深秋是寂寞的,刚好李白也是寂寞的,于是,他和它很偶然,也是必然地成就了一段因缘。辛弃疾说,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也如是。难道辛弃疾的山,就是如此多情而风姿绰约么?一言以蔽之,以我观物,物皆著我色。
当然,散文的形式美是传统散文特别推重的,如研究文章章法的往往说豹头凤尾,还有什么象猪肚一样丰满的中间部分,有的讲究文章的如何破题,注意如何起承转合,卒章见志。散文的形式美每每伤害了内容。六朝的脂粉气,八股文的腐臭味,虽然喧嚣一时,却最终是被历史以公正评价的。
尼采曾经很狂妄地说,他的文章是给下个世纪的人看的,果然。如果我们处在尼采的时代,也许我们也不能接受尼采,甚至在今天,我们仍然可以不接受尼采。接受与否,是我们的权利。但是,尼采就是尼采。尼采不管我们接受,还是不接受,他仍然是尼采。这是否就像散文,不管我们接受与否,我们无论如何,还是要面对散文。哪怕那是我们不愿意的。但是,我要说,散文可以是这样的,也可以是那样的。散文也可以真正散起来,为什么一定要形散神聚,难道不可以形散神也散!
5
散到什么程度呢,散到文白相杂,汉英文间错,甚至于无主题或者多个主题,并行不悖。或许,我们依然习惯于一个中心论,太习惯于二分法,一主一次,一明一暗、一正一副,草灰蛇线,循迹而动。
固有的思维定势套牢了我们很多年。
教科书贻误了我们很多年。
中华禅的始祖大约是六祖慧能,他在闻听《金刚经》之后,就能顿悟。他是没有基础的,也是没有传承的,他不立文字,即心是佛。
一流的文学作品都是立体的,每个侧面都光彩照人,横看成岭侧成峰,甚至它们的残缺也可以上升到美学。你说《逍遥游》不是散文么,唯物唯心论者都说好;悼红轩中的一场十年梦,见仁见智,居然成为一门“红学”;卢梭《一个孤独者漫步的遐想》、邦达列夫的《瞬间》,这里面很多文章都是很随意的,有的就是札记,有的还是随手的几个字,根本就是未完成的手稿,但如果咀嚼咀嚼,是不乏人类思想的火花和睿智的。
当作品提升为理论,再用理论来光照我们的创作。我们是有选择的。选择即人生。我们选择什么,我们就是什么。17岁的时候,我曾经读蔡仪的美学教程,18岁时,我就不读了,为什么?因为有更好的普列汉诺夫的《没有地址的信》、朱光潜的《西方美学史》和其翻译的黑格尔的《美学》……
没有哲学根基的文学,毕竟是浅薄乏味的。
《散文选刊》的主编王剑冰先生在《2002年中国散文漫谈》中列举了当代散文创作中的六种弊病,即政治散文的说教性,文化散文的论文性,指少心性光照,叙事散文的小说性,指让人感觉出情节的虚构,抒情散文的诗歌性,混淆了文体的差别,游记散文的过程性,生活散文的无序性,概括是很有见地的。但笔者仍然有不完全一致的意见,或者补充。
6
叙事散文的小说性,如果虚构的有斧凿之痕,自然是不成功的,但是,散文是完全可以虚构的,是可以艺术处理的,因为虚构和神话和凭空想象毕竟是两个概念。游记散文的过程性,记流水账,是充斥于而今的大报小报、各色期刊的。生活散文是事无巨细,又往往自暴其短,故作姿态,是特别令人烦。王先生是很有眼光和见地的,但是观照方式仍然是教科书式的,是传统的。
在我眼里,散文可以是散文,也可以不是散文,不是眼下花上0.5元买一份报,就可以读上好几篇的东西。
散文的著者是要有境界的,而其下笔则如行云流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不惨淡经营,不刻意求工,举重若轻,浑然天成,读一遍和读十遍有不同的感觉,今天读了明天还可以再读,读之千遍不厌倦。
上个世纪80年代,我在青弋江边读《逍遥游》、《报任安书》、《前后赤壁赋》,如今我的办公室书橱里仍然放着它们。我还是要读,并且一直要读下去。这些成功的散文作品,验证了印度老人泰戈尔的名言:“散文象涨大了的潮水,淹没了沼泽两岸,一片散漫。”
散文是可以散的,是大可以随便,想到什么就放笔写来什么的。
共 4151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本文以高山流水的气势,小溪潺潺的清纯走进我们的心扉,读之受益匪浅。中国文学,从古典文学到唐诗宋词到现在的白话文,走过了一个漫长的路程,从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散文是什么?散文的灵魂是什么,它的明天应该如何?没有哲学根基的文学毕竟是浅薄乏味的……作品的批判性,学术性,都让我们高山仰止,望而兴叹。欣赏,学习老师佳作,特此倾情推荐。【:你猜】【江山部·精品推荐F170 250005】
1楼文友: -20 15:49:41 老师不但博学多才,而且勤奋宽怀。 您不要猜我是谁,我知道您是谁---祝你开心每一天。
2楼文友: -20 15:50:25 欣赏老师佳作,期待你更多的精彩。 您不要猜我是谁,我知道您是谁---祝你开心每一天。
楼文友: -20 16:41:11 觉得这样一篇文字,应该让更多的读者看到,老师用心写下这么一篇有分量的文字,为你的文采点赞,更为你的文品点赞! 文学的道路上,虚心的学习,永无止境的冒险。
4楼文友: -25 1 :06:47 祝贺老师精品。 您不要猜我是谁,我知道您是谁---祝你开心每一天。
如何建立拍卖微商城
水果微商城
门店库存管理
热淋清颗粒成分汉森四磨汤口服液价格
小便异味怎么办
上一篇:荷塘PK大奖赛一路山水一路情散文
上一篇:方言传承回到生活现场
- [爱情诗句]今年流行这件上衣,时髦又有趣
- [爱情诗句]紧接著汇总(Ⅲ)2022年高考真题&答案!丨持续更新ing
- [爱情诗句]很多学生姓“袁”,老师上课不敢叫她的全名,因为一叫全班哄堂大笑
- [爱情诗句]富国基金股权转让新进展:山东金融资产豪掷50.39亿元收购富国16.675%股权,回报率高达352.
- [爱情诗句]红薯最好吃的5种做法,简便4步,香甜软糯,营养高,全家都爱吃
- [爱情诗句]直击调研 | 中材科技(002080.SZ):今年叶片出货量预计同比增加20% 十四五末期膜产能或达
- [爱情诗句]儿歌多多魔力公主西西 公主换装记 宝宝来帮公主换漂亮的衣服 儿歌多多 星河知识计划 智慧生活星 抖音
- [爱情诗句]iPhone上的这个间谍触控板可以使打字更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