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在其中蕴藉了好多值得思考的人生情理体系

文章来源:丹阳文学网  |  2020-03-14

摘要:作品中的王夫人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作为宝玉的母亲,她溺爱自己的孩子,作为荣府的太太,她“逼死了金钏,冤死了晴雯”,她有慈善的一面,也有残酷的一面,说她善良,她很多事做的“刻毒”,说她刻毒,她好像也挺善良。是是非非,莫衷一是。 《红楼梦》是一部奇书,曹雪芹是一位天才,能读到《红楼梦》这部小说,是人生一大幸事。别人的文学作品,美不过一副画卷,美则美矣,却不够生动。《红楼梦》则不然,曹公全方位、立体式、入木三分地刻画出众多的人物形象,乍一看是一种认识,细一品又是一种认识,再品品还有新的认识,真是百看不厌,手难释卷。

作品中的王夫人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作为宝玉的母亲,她溺爱自己的孩子,作为荣府的太太,她“逼死了金钏,冤死了晴雯”,她有慈善的一面,也有残酷的一面,说她善良,她很多事做的“刻毒”,说她刻毒,她好像也挺善良。是是非非,莫衷一是。

关于王夫人的形象,尤其是涉及金钏、晴雯的事情,笔者开始也是持批判观点的。经过多次阅读,发现曹公善用曲笔,人们对王夫人的形象多有误解,很多事情,读者认识到的,和作者想表达出的,不完全一致,甚至完全相反。下面,试着为大家分析一下。

一、菩萨面相

王夫人对宝玉的爱,一如天下母亲对儿子的爱,儿子高于一切,甚至是自己的生命。第三回,宝玉尚未出场,王夫人向黛玉说:“我不放心的最是一件,我有一个孽根祸胎,家里的混世魔王。”没有不爱儿子的母亲,王夫人为什么就称自己的儿子为“孽根祸胎”呢?

关于“孽根祸胎”,甲戌侧批:“四字是血泪盈面,不得已无奈何而下,是作者痛哭。”脂批的意思,只所以这样写,是念及母亲的恩情时,作者感怀愧疚,血泪痛哭。那么,故事中的宝玉和母亲,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感情呢?

二十五回,王子腾的夫人过生日,贾母不适,王夫人也没去,只宝玉等去了。宝玉回来,见了王夫人,先是规规矩矩说了几句,然后是更衣脱靴,接着便一头滚在王夫人怀里。王夫人便用手满身满脸摩挲抚弄他,宝玉也搬着王夫人的脖子说长道短的。

曹公写王夫人和宝玉之间的亲情有很多,前面只是其中之一,曹公善画,尤善点睛,所以脂批:“慈母娇儿写尽矣”。宝玉对王夫人的亲昵,王夫人对宝玉的怜爱,母子情深,跃然纸上。此处,甲戌侧批:“余几几失声哭出。”

二、霹雳手段

王夫人年近半百,只有宝玉,自然是十分关爱。作为母亲,读者无可挑剔,然而,作为贾府的太太,读者还是颇有微词。读者对王夫人的指责,主要是“逼死金钏,虚编事由,听信谗言,冤死晴雯”,王夫人这样“狠毒”,让人难以理解,难以宽恕。

三十回,宝玉得意忘形,调戏金钏,被王夫人发现。王夫人不对宝玉批评(读者被作者瞒过而已,可读三十回最后一段),却把责任全怪罪到金钏身上,先是打了个嘴巴子,接着骂下作小娼妇,然后让她娘把她带出去,全不念金钏的旧情,更不顾金钏的感受,给人的感觉是:假慈悲,真霹雳。

读者对王夫人的不满,还不只这些。三十二回,金钏投井,王夫人却告诉宝钗:金钏前儿把我一件东西弄坏了,我一时生气,打了他几下,撵了她下去,过后还让她上来,谁知她这么气性大,就投井死了,岂不是我的罪过。王夫人虚构因由,这不更说明她“虚伪”吗?

七十四回,王夫人不问青红皂白,只凭王善保家一面之词,就挖苦讽刺晴雯是病西施、轻狂样,还说看不上这浪样儿,等回了老太太,再做处置。虽然晴雯是伶牙俐齿些,但又没得罪王夫人,何以让王夫人恨到这种程度?所以,有人说:封建制度害死人,王夫人就是封建制度的帮凶!

七十七回,抄检大观园之后,晴雯已经四五日水米没曾沾牙,恹恹弱息,蓬头垢面。王夫人一脸怒色,命人把晴雯从炕上拉了下来,搀架出去,只许带走贴身衣服。王夫人的“狠毒”与“刻薄”,让人不寒而栗!读者很难想象,她怎么就能下得了手?

三、事出有因

金钏被撵,事出有因。三十回,文中交代:“王夫人固然是个宽仁慈厚的人,从来不曾打过丫头们一下,今忽见金钏儿行此无耻之事,此乃平生最恨者,故气忿不过,打了一下,骂了几句。”这句话既简短、又平淡,很容易被读者忽略掉。如果联系贾家的大环境,就知道这句话是很重要、很关键。

王夫人反应激烈,原因是:贾家、王家都是诗书簪缨的大家族,特别注意自身的形象,尤其怕别人指指点点。还记得焦大醉骂吗?还记得柳湘莲说的:“你们东府里除了那两个石头狮子干净,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吗?鸟爱羽毛,人惜声誉,贾珍贾琏可以不检点,贾家的夫人却不能不自爱,想想秦钟、秦可卿、二尤等皆因此丢了性命,能不惊心?

金钏让宝玉去东小院拿环哥和彩云去,贾环的事,王夫人未必不知,因为不是亲儿子,所以也就懒得去问,但心里自然是极为反感。谁知宝玉和金钏也打情骂俏,这是王夫人绝不许可的。“好好的爷们,都叫你教坏了。”王夫人最怕的,是儿子在品行上出问题,金钏犯了王夫人最恨“无耻之事”的大忌。

盛怒之下,王夫人把金钏“撵出去”(王夫人语:带出去,金钏语:撵出去)。出去之后,也有回来的可能,所以仍然留有余地。“谁知他这么气性大,就投井死了”,一切余地都没有了,这是王夫人没有料到的,也背上了不义的罪名。

第八回,枫露茶事件,茜雪受尽委屈,二十回,李嬷嬷说出茜雪被撵,脂批透露:茜雪至“狱神庙”方呈正文,并有“狱神庙慰宝玉”等五六稿。同样是被撵,茜雪更无辜,在冤屈上她们是一样的,只是,不同的性格,决定了她们的不同命运。

七十四回,怕啥来啥,绣春囊事发,王夫人叹道:让丫鬟 看到了,让外人知道了,“这性命脸面要也不要?”王夫人开始以为是王熙凤的,王熙凤撇清了关系,并说:“他们的丫头也太多了,保不住人大心大。”并建议以此为由,裁减丫鬟,一则保无事,二则省用度。

王熙凤提出两个目标,一个是“省用度”,因王夫人心有不忍,暂且否定;另一个是“保无事”,王夫人认为是当务之急,所以“吩咐他们快快暗地访拿这事要紧。”此时,王夫人的目的,只是访拿绣春囊当事人,并不针对别人。

王善保家来了,事件的性质就变了。她先是把矛头指向所有丫鬟,王夫人并没在意,说:“这也有的常情”。看到王夫人没当回事,王善保家又拿晴雯例证,说了很多坏话。王夫人想起了她(晴雯)骂小丫头的狂样子,并担心:“好好的宝玉,倘或叫这蹄子勾引坏了,那还了得。”

至此,矛头有了指向,绣春囊事件,波及晴雯。这还只是开始,看到王夫人心动,王善保家使出第三步,劝王夫人即刻让晴雯来见。书中道:“王夫人最恶乔妆艳饰、语薄言轻者”,待晴雯来时,“钗垂鬓松,衫垂带褪,有春睡捧心之遗风”,再想着她骂人的狂样,王夫人不觉勾起方才的火来。王善保家谗言在先,晴雯形象失分在后,王夫人盛气之下,冤案在所难免。

王善保家谗害晴雯成功,又自告奋勇,提出查办的方法。为了尽快查出绣春囊当事人,王夫人道:“这话倒是,若不如此,断不能清的清白的白。”王熙凤从大局考虑,提出两个目标,也算切中时弊;王夫人心有不忍,只就绣春囊急事急办,也无不可;王善保家谗言陷害,公报私仇,目的不纯。

抄检大观园,破解绣春囊,王夫人的目的是要“清的清,白的白”,并无不妥,只是王善保家另有目的。至于起用王善保家,王夫人也没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书中交代:“王夫人向来看视邢夫人之得力心腹人等原无二意”。并且,脂批:“大书看下人犹如此,可知待邢夫人矣。”

有人说王夫人和邢夫人互相斗法,不知根据何在。此处文本和脂批,看不出王夫人与邢夫人斗法,别处不知有无,如果没有证据,只能是读者想多了。王夫人起用王善保家,一是她“打听此事,十分关切”,二是正是用人之际,三是用邢夫人的人,解释查办绣春囊更方便,毕竟绣春囊是邢夫人发现送来的。

抄检大观园,为的是破解绣春囊,谁知“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捉住了司棋,连带了晴雯。当然,王善保家把矛头引向晴雯,也不是平白无故,作为幕后黑手,她也是事出有因。

四、幕后黑手

四十九回,湘云向宝琴道:“你除了在老太太跟前,就在园里来,这两处只管顽笑吃喝。到了太太屋里,若太太在屋里,只管和太太说笑,多坐一回无妨;若太太不在屋里,你别进去,那屋里人多心坏,都是要害咱们的。”宝钗笑道:“说你没心,却又有心;虽然有心,到底嘴太直了。”

湘云的话,前没叙因,后没述果,有些突兀。湘云口快,话却不假,所以宝钗说她:“虽然有心,到底嘴太直了。”曹公著文,草蛇灰线,伏脉千里,湘云的这句话,在后面的章节中是有交代的,只是,读者很难把两者联系起来看,毕竟,很多章回以后,谁还记得这随便的一提呢?

按湘云的话理解,老太太跟前和园子里是可以玩笑,而且是可以只管玩笑,不需要设防。太太屋里则不同,分两种情况:太太在,可以说笑,也是只管和太太说笑,甚至多坐一回无妨;太太不在,别说说笑,别说坐坐,就是进都别进去,因为那屋里人多心坏。细细品读湘云的话,应该可以推论出:太太是可以信赖的,真正心坏的是那屋里人。

有的读者理解:有其仆,必有其主,只是湘云不好说太太坏罢了。应该说,这个说法,未必正确。因为,即使太太屋里的人心坏,不能必然推论出太太心坏,在没有直接证据的情况下,不能说下人怎么样,主子就怎么样。比如王熙凤心狠手辣,平儿就很善良,赵姨娘心理阴暗,彩霞彩云就很正大。

抄检大观园,杀机重重,扣人心弦,探春挥掌,精彩不己,抄前筹议,精尤甚。抄前,王熙凤做了两件事:撇清自己,议裁丫鬟;王善保家也做了两件事:恶告丫鬟,提呈察案。读者可以细读“议裁丫鬟,恶告丫鬟”两段,王熙凤持家有方,王善保家害人有术,王夫人处事有寸,各呈其妙。

七十四回,绣春囊事发,王熙凤撇清自己之后,提出:“他们的丫头也太多了,保不住人大心大”,“凡年纪大些的,或有些咬牙难缠的,拿个错儿撵出去配了人。”这是第一次,矛头指向丫头,只不过,王夫人回绝了(见文本)。此处,王熙凤的目的在于清理队伍,防止“闹出事来”,并不是谗言陷害谁。

王善保家出场,做了三件事,一是送绣春囊,二是狠狠地告了晴雯,三是提出“瓮中捉鳖”的方案。王善保家使坏,是有原因的,书中道:“这王善保家正因素日进园去那些丫鬟们不大趋奉他,他心里大不自在,要寻他们的故事又寻不着,恰好生出这事来,以为得了把柄。”

王熙凤要裁减丫鬟,王夫人未许,王善保家恶告丫鬟,王夫人信了。这是为什么呢?读者可以细看文本:先是打击一片,没有成功;然后重点攻击晴雯,寻得突破口;后又劝王夫人让晴雯来见,一步一步挑起是非。最终,引起了王夫人对晴雯乃至其他丫鬟们的不满。

二十回,因晴雯心直口快,李嬷嬷咒骂袭人,袭人劝宝玉:“时常我劝你,别为我们得罪人,你只顾一时为我们那样,他们都记在心里,遇着坎儿,说的好说不好听,大家什么意思。”时间跨度到七十七回,书中道:“原来王夫人自那日着恼之后,王善保家的去趁势告倒了晴雯,本处有人和园中不睦的,也就随机趁便下了些话,王夫人皆记在心中。”

袭人韬光养晦,躲过了别人的仇恨。晴雯中箭,原因比较复杂。王夫人开始对晴雯没有印象,经王善保家谗言,才想起晴雯。想着晴雯骂丫头的狂样,看着晴雯病西施的风流,王夫人对她的印象十分不好。那句“本处有人”,自然是湘云口中的“太太屋里的人”,晴雯得罪的不是一个,而是一群,三人成虎,众口铄金,晴雯不倒,也是难了。

五、并非无情

金钏投井,虽是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虽然有宁死不辱的精神,却也有些过激。一是事情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二是王夫人背了不义之名,三是家人承受丧女之痛。按照宝玉批驳“文死谏,武死战”观点,金钏的死,很不应该。再者,同样冤屈被撵的茜雪,就没有这样过激。

金钏投井后,王夫人给她母亲五十两银子,又特意要为她做一身新衣服,还说:“金钏儿虽然是个丫头,素日在我跟前比我的女儿也差不多。”这些都是书中原话,至于王夫人是不是虚情假意,是不是暗自悔过,没有确切的文本,不好随意臆测。

三十六回,金钏的位置空缺,王熙凤要为王夫人替补一个丫鬟,王夫人听了,又想一想,道:“也罢,这个分例只管关了来,不用补人,就把这一两银子给他妹妹玉钏儿罢。他姐姐伏侍了我一场,没个好结果,剩下他妹妹跟着我,吃个双分子也不为过逾了。”

三十二回,王夫人向宝钗道:“前儿她把我一件东西弄坏了,我一时生气,打了他几下,撵了他下去。”这便是王夫人虚编金钏投井事由的出处。金钏死后,王夫人尽力弥补,那么当时,王夫人为什么要虚编事由呢?

金钏因宝玉调情而被赶出去,传了出去,对谁都不利,既有损金钏的声誉,也有损宝玉的名声,外人知道,只会添油加醋,拨弄是非。不说别人,贾环就向贾政告密,说宝玉:“拉着太太的丫头金钏儿强奸不遂”。王夫人早料到会有谣言,虽然她尽力掩饰,仍然谣言不止,最终,宝玉吃了亏。

共 60 4 字 2 页 转到页 【编者按】名著《红楼梦》留给我们太多的经典,其中里面人物众多且各具特色。作者今天带来的是贾宝玉之母王夫人这个人物的分析,从几个方面,提取原作中的片段,充分解读她的慈善和残酷的一面,以及因她决定命运沉浮的几个人物关系。本文解读细腻、有的放矢,在解读中还原故事情节和人物的悲剧命运,这是作者深度阅读的结果。评论精彩,非常受益,推荐阅读。【编辑:琴声悠扬】

1 楼 文友: 2016-02-02 16:46:46 欣赏观点独到、点评精彩的文章。感谢支持作品赏析,期待你的精彩。 精神领域的宽广远比物质力量的强大更令人叹服

回复1 楼 文友: 2016-02-02 17:21:10 粗陋习作,抛砖引玉,老师不弃,诚挚感谢。

2 楼 文友: 2016-02-02 17:00:01 老弟第一次发文,我就忙着抢座位,到底让我的老师~~琴声悠扬占了先,我是徒弟,自然是认了。文章写得不错!文笔流畅,条理分明,脉络清晰,拜读学习了! 我夜观星象,你命犯煞星,掐指一算,你命里缺我!

回复2 楼 文友: 2016-02-02 17:24:14 感谢红学路上有你,同交流,共赏析,读有字书,寻无字趣,快哉。

 楼 文友: 2016-02-02 21:07:29 文章有理有据,论辩清晰,观点鲜明,见解独到,是红楼学习的一篇佳作,拜读学习了,相信会有更精彩。

4 楼 文友: 2016-02-02 21:26:01 文采飞扬,赞一个!

5 楼 文友: 2016-02-0 06:50:14 王夫人这个人物形象,性格上有其多面性,贾母言其老实厚道, 像个木头人似的 ,凤姐对她恭恭敬,凡事请示汇报,贾政好像更偏爱赵妾。但在抄捡大观园,清除异己上观点明确,干脆果断,一点都不像 木头人 ,回禀贾母时也显得成府很深,这就是曹雪芹塑造人物的高妙处。多角度,全方位现实人物性格。其实,现在母亲为儿子的前途负责任的角度,是可以理解王夫人的。舔犊之爱。望子成龙心切。本文主题突出,观点明确,有理有据,和请合理。读来受益。问好林烟好友,期待你的更多精彩!

回复5 楼 文友: 2016-02-0 07:06:00 仙姝高见,从多方面论述了王夫人的性格,小事木头人,大事很果断,人物个性很丰满。

在抄检前,王夫人对王熙凤和王善保家的每一个建议都有自己的观点,有自己的道理,没有轻易接受别人观点,自己的决断基本正确,自己的见识也很高远。

当然,凡涉及宝玉的事,她都是从严的,虽是从严,但可以看出,他目的不是害别人,而是保护儿子,这一点,和王善保家有质的区别。樟冰油效果好吗孩子不消化怎么办怀化中医男科医院

手上冻疮怎样除根
前列腺增生药物治疗效果怎样
瘦身成功后如何保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