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鲁迅文学奖的于坚先生的诗学主张之一就是

文章来源:丹阳文学网  |  2020-02-12

获鲁迅文学奖的于坚先生的诗学主张之一就是“拒绝隐喻”,认为自己诗中表达的是基本的东西,而很多人写的东西都是突发奇想。于坚先生“拒绝隐喻”的观点是反意象,因为隐喻就是意象。
但依于坚先生的观点,诗歌只能轻描淡写地浅近地表现生活,很难表现出深层的生命的体验,这应该不是诗歌的出路。意象来自于诗人的感性生活,现代诗创作几乎不需要意境,但意象还是应该有的。本体和喻体并举,是创造诗歌意象的主要方式,隐喻(暗喻)即意象,或说是主要的意象,是我当前对诗歌意象的理解。
语言的本质特征是隐喻的,以己度物,隐喻是在相似中把握相似的直觉力,化抽象为具象,把不具形态、看不见摸不着的情感、思绪、品格、声音转化为具象的画面,开拓崭新的视野,带来新的洞察力。隐喻使读者对前面的铺叙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应该说,诗人通过新奇的隐喻来扩张强化自己的思想和描述,既是诗向自身的复归。如吴兵的诗句:

“瓦檐上的草,
那是风的睫毛”,
白郎宁诗句:
“野郁金香,在花茎的顶端,吹出红色的铃铛,
恰如一颗脆薄透明的血泡”,

两种隐喻给我们带来图画一般的意象,揭示了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带给我们的感官清新的刺激。隐喻是语境间的交易,不相容的两个事物,完全是不同质的,放在一起艺术表现力会更强。
隐喻让物体成为具有生命实质的真实事物,成为构成诗歌的主要意象。当然,象征手法的运用也是意象,隐喻的最高境界就是象征,一个东西的含义大于其自身,就是象征,玫瑰代表爱情,十字架代表苦难,春天代驱除黑暗的力量,这些当然都是象征。只是个人觉得目前象征运用较少,非主流罢了。

共 650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文章给我们两点启示:一是让我们看到了文学界存在的不同观点,这让我们在选择自己的创作观点时有参考;二是让我们明白了隐喻和象征在诗歌中的作用,这对我们的写作更有启迪。谢谢朋友!【编辑:春雨阳光】
1 楼 文友: 201 -0 -08 14:17:29 我的理解是意象与意境具有一致性。一篇诗作中意象浓密,意境自出。泉州中医白癜风医院
杭州妇科医院哪家好
聊城白癜风医院
友情链接